中美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美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以及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来哪些贡献?
- 2、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底设立了没
- 3、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曾中国作出哪些承诺
- 5、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为气候治理做了多大贡献
- 6、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理应承担什么样的责
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来哪些贡献?
中国对全球环境治理做出来的贡献有:
1、“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
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等,为解决全球环境治理困境贡献中国方案,凝聚更多国际共识。同时,中国还将理念付诸实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大力推动环境领域国际合作。
2、“对绿色发展有重要启示”
中国在环境治理上的成就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并不必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中国家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而不必重走资本主义国家当年‘先发展、再治理’的老路。绿色发展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它能保证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的和谐发展和有机统一。
3、“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
从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的首批缔约国,到倡议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注入动力。
从积极推进“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到宣布中国碳排放及碳中和目标,国际社会有目共睹,中国可谓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到底设立了没
没见公开报道。
中国将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等。专家认为,此举强调了气候变化协调与合作在中美两个排放大国关系中的积极作用,提前对年底巴黎气候大会上一些悬而未决的分歧达成一致,中国正在体现大国在气候变化中的责任。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近年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在本国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发展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取得骄人成绩,在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积极参与国际对话,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等方面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2014年底中美两国签署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中国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并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中国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接连向世界传递出强有力的政治信号,表明其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获得广泛赞誉。
《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日前在一次记者会上回答“哪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可称榜样”的问题时指出,中国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
她说,中国在“国家自主贡献”文件中确定,在2030年前后使其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这些都表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各类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与日俱增。因此,法国作为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主办国,期待中国为大会的成功提供支持。
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中国将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中扮演“重要角色”。法国总统环境问题特别顾问尼古拉·于洛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毋庸置疑的示范作用”。他说:“中国有能力在提出目标后将其实现,甚至以更快速度实现目标。”
中国支持定期盘点包括减排在内的相关长期目标的实施进展,也表明其有能力与自信进行气候变化治理。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应尽的义务,也符合中国当前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国。2014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比2005年下降29.9%和33.8%。
在气候治理问题上,中国在加速本国发展的同时始终不忘向广大经济、资源、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在今年9月发表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士对此非常赞赏,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展现了其勇于承担国际责任、履行国际义务的大国风范,给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做出了榜样。
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威胁,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切实利益。中国支持巴黎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份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主张协议应以《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日前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5年度报告》说,中方愿意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与各方一道积极建设性推动谈判进程,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气候制度。
正如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能源中心主任玛丽-克莱尔·奥恩所说,近年来,中国的确将治理环境放到了同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同等重要的位置。如今的中国已做好充分准备,积极投身有关气候问题的国际谈判,并为推动谈判的成功贡献力量。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曾中国作出哪些承诺
“让低碳经济更低碳”哥本哈根大会中国作出承诺
2009年,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中国提出了今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争取到2020年单位GDP的CO2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的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中国政府始终认为,节能减排是世界的需要,也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从为人类负责、对国民负责的高度,中国承诺不重复发达国家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高碳”发展老路,并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寻求减低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之路。
发展中国家在加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排放量也迅速增加。在哥本哈根,责任分摊的较量主要体现在关于长期减排责任的讨论中。IPCC报告中指出,为拯救气候,全球CO2排放量到2050年要减少50%以上。这是气候科学向全世界各国发出的警告,本毋庸置疑。但对不同的国家,含义很不一样。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长期目标固然重要,但中期目标更为关键。哥本哈根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中国可以接受在2050年将全球碳排放量减半的目标,但条件是发达国家必须承诺到2020年减排40%,并同意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财政援助。
巴黎气候大会:中国为气候治理做了多大贡献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规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等基本原则,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具有强制减排义务。即便如此,中国近年来自主自愿采取减排措施,加大实施力度,并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此外,中国还主动与多国展开气候合作,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为推动气候谈判注入新动力。
作为气候谈判的基石,《公约》明确指出,与有义务率先减排的发达国家不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消除贫困为首要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因此发展中国家可根据各自国情,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自主采取力所能及的减缓和适应行动。
出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需要,以及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担当,中国近年来在加强本国气候治理方面频有“大动作”,对于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有“大手笔”。
今年6月,中国正式向联合国提交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至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
中国还计划于2017年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并把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中。
这份“绿色答卷”成色如何?专家估算,上述60%至65%的减碳目标,意味着2005年至2030年间碳排放强度年均下降率须维持在3.6%至4.1%。而美国和欧盟1990年以来的碳排放强度年均降幅均约为2.3%,低碳转型表现突出的英国和德国也仅为3%和2.5%。
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8个非政府组织发布的报告也指出,中国的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已超过其“公平份额”,相比之下,发达国家承诺的目标与其历史责任和能力不相称。比如,美国和欧盟的行动目标相当于其应承担“公平份额”的五分之一,而日本的行动目标只相当于其应承担份额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努力和决心,让《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菲格雷斯不吝赞美:中国在对待气候变化问题上“非常非常认真”,并采取了“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具有榜样意义。
除了加强本国气候治理,中国也没有忘记其他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大、应对能力较弱的发展中国家。今年9月,中国宣布出资200亿元人民币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不少国家和国际机构对此深表赞赏,认为中国这一举措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展现了大国风范。
也有评论指出,与中国相比,一些有义务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资金支持的国家,只是将原本用于发展援助的资金改用气候变化援助的名义重新“包装”,或是开出“空头支票”。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对话,为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的达成做出积极贡献。
从去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到今年的《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美两个大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让世界惊喜连连。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加强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意义重大。
国际组织“绿色交流峰会”主席戴维·阿贝尔直言:“中国的行动和中美合作是这两年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最棒的事情。”
法国外交部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也表示,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约两个月之际,《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的发表传递了中美两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强烈信号,有助于调动气候谈判各方的积极性。
中国还先后与印度、巴西、欧盟、法国等国家和区域组织就气候变化发表联合声明,通过一系列郑重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增添新动力。(完)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理应承担什么样的责
中国一直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大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力度,争取到2020年实现碳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
中国还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顶层设计。11月12日,中美两国发表了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2020年后各自应对变化的行动目标。同时,双方还确定了在低碳、环保、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一批合作项目。中国政府的这些行动,彰显了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
中国在加大国内减排力度的同时,还大力开展气候变化“南南合作”,2011年以来中国已累计筹措了2.7亿元人民币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培训了近2000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气候变化官员和技术人员。今年9月23日,中国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表示,从明年开始,中国出资建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
可以说,中国在坚定不移地本着对本国人民及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并承担了与中国发展阶段、能力和应负责任相符的国际义务,为保护全球气候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美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中美将设立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