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基金2020年赚了多少(老虎基金规模)
今天给各位分享老虎基金2020年赚了多少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老虎基金规模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对冲基金,什么是老虎基金?
老虎基金
老虎基金是朱利安•罗伯逊的老虎管理公司中的一只基金,也是全球规模比较大的对冲基金之一。
老虎管理公司于1980年创立,资产800万美元。旗下的对冲基金在1993 年攻击英镑、里拉成功,大赚一把。公司的名声大噪,资金迅速膨胀,成为美国最为显赫的对冲基金。 此后,老虎基金管理公司的业绩节节攀升,在股、汇市投资双双告捷的带动下,公司的最高赢利(扣除管理费)达到32%,在1998年的夏天,其总资产达到230亿美元的高峰,一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
什么是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的英文名称为Hedge 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50年代初的美国。其操作的宗旨,在于利用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产品以及对相关联的不同股票进行实买空卖、风险对冲的操作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和化解投资风险。
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对冲基金已失去其初始的风险对冲的内涵,对冲基金已成为一种新的投资模式的代名词。即基于最新的投资理论和复杂的金融市场操作技巧,充分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投资模式。
老虎基金的兴亡史
老虎管理旗下共有六只基金,都是罗伯逊在20世纪80年代陆续创立的,以各种猫科动物命名。除在1980年创建以其商标命名的老虎(Tiger)基金外1986年他建立了美洲豹(Jaguar)基金和美洲狮(Puma)基金,1987年还组建了狮子(Lion)和虎猫(Ocelot)基金。其中老虎和美洲豹基金较具规模,各管理数十亿美元。从基金的名称,人们似乎可感觉到罗伯逊对冲基金投资策略的进攻性和冒犯性。
此前,罗伯逊投资管理可谓极之成功,早在1986年传媒就广泛宣传对冲基金的高额回报,特别是老虎基金在1985年“宏观”投资的高回报率。老虎基金在美元连续四年强劲升值后,预计美元相对欧洲货币和日圆币值高估将贬值,买进大量的外汇购入期权(foreigncurrencycalloptions),取得高额回报。老虎管理初期,以传统的个股选择为投资策略,80年代中后期,随着金融创新和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产品的推出,老虎管理日益背离传统的基金管理策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包括政府债券、货币、股市、利率及相关期权期货等衍生产品的投资组合,成为典型的“宏观”对冲基金。老虎管理曾保持辉煌的业绩,自1980年至投资失利前的1998年8月,每年的投资回报率为32%,就是把投资失利的18个月算进去,其年均增幅也高至25%,是表现最佳的对冲基金之一。 但是,1998年8月之后,老虎管理的投资四处碰壁,资产价值一落千丈。1998年8月全盛时期,管理的资产多达220亿美元,比索罗斯量子基金还高出一大截,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罗伯逊因此被人们推为华尔街最具影响力的人物。经历一系列的投资失误后,至2000年二月底,老虎管理的资产暴跌,只剩下60多亿美元。从1998年第四季开始,投资者在长期资本管理(LTCM)事件的阴影下,陆续赎回在对冲基金的投资,老虎管理是面对大量赎回的主要对冲基金之一,总额高达近77亿美元之多。
老虎管理的衰落,有迹可循。首先在1998年秋,由于俄罗斯卢布贬值使其损失6亿美元,比起其它对冲基金如LTCM,它的损失不大,尤其老虎基金此时正处于全盛时期,几亿美元损失,影响有限。其次,从事日元投机交易,即借入低息日元购入美元资产,以图在搅乱亚洲金融市场动荡中获利;但事与愿违,人算不如天算,日元在1998年第四季突然转强,打乱了对冲基金在日元投资的部署,老虎管理劲蚀十数亿美元,此后,投资者开始赎回资金,使其元气大伤。 日元投机和卢布债务的损失,对拥有220亿美元的老虎基金而言,还不足以致命,虽然这是18年来业绩第一次倒退,1998年业绩比1997年倒跌4%。使老虎管理没落的真正原因是它的股票投资失误。与很多对冲基金一样,老虎管理在全球“宏观”投资接连失手后,转向股市投资。投资股票,罗伯逊一向坚持“价值投资”理念,依据公司盈利能力确定合理价位,逢低吸纳,高价出货。
但金融市场进入1999年,却刮起了科技股旋风,以科技为主的“新经济”股份之涨落,并不完全按基础分析的模式运作,“价值法”基本上不能用以科技股的分析。罗伯逊低价买入大量的“旧经济”股份,而这些股份由于市场资金流入“新经济”股而持续大跌,比如,持有逾22%股权的美国航空,在过去12个月内失去近乎5成的市值,使老虎管理损失惨重,老虎基金的每股资产从高峰的154万跌至二月底的82万美元,幅度高达47%。
作为对冲基金,老虎管理利用杠杆买空看好的股份,卖空利淡的股票,对于没有盈利的科技网络股,罗伯逊抛空这些股份是理所当然的,他先后沽空了两大热门股份朗讯(LucentTech)和MicronTech,可以想像这些交易为老虎所带来的灾难是如何巨大。
此后,为势所迫,老虎管理在1999年第四季度开始追入已过势的“新经济”股份,先后大力吸纳英特尔、戴尔电脑等,接下高位派货“火捧”,结果“高买低卖”,在科技股上又输一把。
由于股市投资决策一再失误,老虎管理的资产1999年下挫19%,截至2000年二月底,再下跌13%,加上投资者纷纷赎回资本,从1998年9月以来,老虎管理的资产值已暴泻了160亿美元。由于严重亏损,老虎管理的资产,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佣金和分成利润以支付营运开支和雇员薪酬。对冲基金的报酬,不像互惠基金来自管理费,而是从基金所实现的一定利润中抽取20%作为薪酬。老虎管理的客户非富即贵,他们愿意付出高昂的代价,以鼓励基金回报跑赢大市,但要求投资收益必须超过一定水平时,才向基金支付佣金。在老虎管理亏损的情况下,要想获得佣金,基金的回报率就必须大幅反弹近50%,但这几乎不可能,而资金又不断被赎回,以至连最后的管理收费也不足以应付一般营运开支。 美国著名投资家朱利安·罗伯逊宣布,由于亏损累累和投资者纷纷撤资,他将关闭已经营了20年的老虎管理公司旗下的全部6家基金。
股票经纪人出身的罗伯逊于1980年创办了老虎管理公司,罗伯逊凭自己的200万美元和别人投资的600万美元起家,在对冲基金业创造了很少人能与之匹敌的骄人业绩。老虎公司20年来的年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27%。到1998年老虎公司管理的资产已达到210多亿美元,罗伯逊本人赚到了约15亿美元。
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对冲基金监管比较松懈,这类基金的投机性远大于共同基金,因此风险也更大。1998年9月美国另一家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投机失败濒临倒闭,曾引起美国股市剧烈动荡,14家华尔街金融机构向长资公司注入36亿美元,最终使该公司脱离险境。罗伯逊的霉运同样始于俄罗斯金融危机。由于俄罗斯拖欠外债以及对日元汇率投机失败,1998年老虎公司赔了16亿美元,资产萎缩了4%。1999年老虎公司损失了19%,2000年第一季度又亏掉了13.5%。但这一次不仅没有人向罗伯逊伸出援手,投资者反而釜底抽薪,共撤走了77亿美元,给了“老虎”最致命的一击。 老虎公司倒闭虽然与时运不佳有关,但更深层的原因在于罗伯逊固执的经营理念和独断专行的管理作风。正是因为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罗伯逊笃信自己的投资理念,那就是重点投资于属于传统经济部门的“价值股”,对那些公司没有盈利但价格飞涨的高科技股避而远之。但遗憾的是,过去两年中,老虎公司投资的大多数“价值股”惨跌,如老虎公司持有近25%股份的美国航空公司的股价,从1998年4月的每股80美元跌到了目前的25美元。
在管理方面,罗伯逊几乎事事要干预,而且只相信自己的投资战略。如在美国航空公司的股票开始下跌后,罗伯逊不仅没有及时抽身而退,反而继续增加投资,以至于最后无法脱身。因此,近年来老虎公司的一些最优秀的管理人员相继离开,另立门户。亨尼西集团首席策略师查尔斯·格拉丹特认为,规模过大也是老虎公司存在的问题之一。他认为,当对冲基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是资产额超过100亿美元后,对冲基金的功能会逐步退化。 虽然老虎公司行将倒闭,但2000年已经67岁的罗伯逊并不服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会投降,我也不会停止投资”。他依然认为他的投资战略是正确的,并且认为目前的技术、因特网和电信股狂潮总有一天会崩溃。然而对冲基金分析家巴里·科尔文评论说:“有一句格言说,不要与市场对抗,朱利安这么做了,结果他输了。”
老虎基金的创始人是谁?到底经历了什么破产了?
老虎基金是由朱利安罗伯逊在1980年创立的,老虎基金是世界著名的基金,有非常多的人对于老虎基金可能并不了解,但是只要是业内人士,对于这个基金都是非常的了解的,简直可以说是一个神话般的存在了,也是因为投资失误所以才会面临破产的。
不得不说的是罗伯逊很有可能会继续保留公司的名称管理,自己家族里面约15亿的资产,其实我们都知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老虎精英的创始人也一定会东山再起的,我们也期待它能够重新站起来,通过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投资风险是非常的大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一定要注意这件事情。
我们都知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脚踏实地的打工,我们都知道打工,金融板块说不可能暴富,但是还是可以让自己平平安安的过完这一生的有非常多的人梦想着暴富进入股市之后,也是一夜低下,生产让每个人都感觉到资本的力量是非常的吓人的,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我们也希望与任何一个人都能够以此为戒,特别是现在的基金情况,我们也应该慎重投资才行,如果稍有不慎被割韭菜的话,那么也一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记住这一点,同时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通过自己的能力赚到的钱才是真正的前台,如果通过炒股这种方式赚的钱的话,那么花着也会非常的不放心的,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明白这个事情,希望更多的人远离股市。
什么是最牛公募基金,业绩可以到达多少?
2020年“疯狂的基金”终于告一段落。110只基金净值翻倍,股基平均狂赚近60%,收益最高的冠军基金年回报超过166%,每个数字单拎出来都相当炸。
乘着2020年业绩的东风,“十倍基”(Ten bagger)的队伍也进一步完成了扩容。将时间拉长,《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可以发现,在公募基金阵营中,虽然十倍基是一个相当珍稀的“品种”,但截至2020年底,整体涨幅超过10倍的基金达到了惊人的50只(份额分开计算)。其中回报在20倍、30倍左右的亦不乏代表,甚至有基金成立以来的回报已经将近40倍了,堪称“业绩之王”。
这些不同类型的“十倍基”是否有共同点?它们的风格、业绩爆发时点、基金管理人乃至基金经理,又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投资者怎样才能识别“灵魂投手”,买到一只真正的十倍基?
为了解答这些疑问,记者拆解了全市场50只十倍基,用数据和事实告诉您答案。
视觉中国图
“十倍基”扩容至50只
Ten bagger,这个令人激动的名词由美国著名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提出,也是每一个投资者的梦想。相比之下,“十倍基”比“十倍股”出现的概率还要低得多,但即便如此,截至2020年底仍然有50只基金成立以来都创造了超过10倍的收益。它们的存在也充分证明,基金这类产品在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方面拥有的巨大潜力。
先来看看“十倍基”到底有哪些。排在第一位的是行业内的传奇基金——华夏大盘精选。这是国内第一只净值超过10元的基金,也成就了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截至2020年底,华夏大盘精选的整体回报已经超过了3900%,直奔“四十倍基”而去,在国内公募基金历史上也算是前无古人了。
排在总业绩回报第二的也是一只老牌明星基金——嘉实增长,成立以来收益达到28倍,但距离华夏大盘精选还是有一定距离。同样位列“二十倍基”这个阵营的还有总回报超过2500%的富国天益价值、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以及收益20~25倍的兴全趋势、景顺鼎益和富国天惠等。其他还有43只基金总回报都在10倍以上。
截至2019年底,“十倍基”的数量仅有16只(份额分开计算),一年之后这个数量就翻了2倍多,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叹。要知道,即便是在“牛气冲天”的2017年,开放式主动偏股型基金中也仅有11只“十倍基”,2020年的50只完全可以用“盛况空前”来形容了。
难怪有业内人士评价,经历时间考验后“十倍基”的队伍正在扩容,“十倍基不是偶然,而是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路径”。
这些基金有没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或规律呢?要成为一只“十倍基”,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50只基金具有共同特征
通过对这50只基金的分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总结出了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是基金成立的时间。在这50只基金中,只有易方达中小盘成立于2008年,其余的最晚成立于2006年,并以2003~2005年居多。
A股历史上一共出现过3次超级大牛市,其中第二次出现在2006~2007年,上证指数一路从1000多点攀升至最高峰时的6124点;第三次则开启于2015年,创业板指从580点涨到了4000点,涨幅惊人。从投资的时间节点来看,显然在2006年及以前成立的基金更占优势,因为经历的这两轮超级大牛市为其提供了投资业绩累积的必要空间。
第二,是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经理。记者先统计了这些“十倍基”所属的基金公司,最集中的几家基金公司分别是华夏基金、泰达宏利基金、富国基金和景顺长城基金,均有4只。其中华夏和富国属于“老十家”,泰达宏利是国内首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景顺长城则是成立于2003年的中美合资基金公司。拥有3只“十倍基”的是另一家老牌机构嘉实基金,其他的银河基金、国泰基金、华宝基金、鹏华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等也均有2只。
然后就是关于基金经理的统计(2个人管理同一只基金,分开计算)。在这些基金经理的名单中,有一个人的名字反复出现3次,他就是景顺长城基金的刘彦春。他担任基金经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鼎益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自成立以来的回报分别达到可观的2537.61%、2422.86%、1122.91%。类似的还有泰达宏利基金的基金经理冀楠和张勋,他们分别管理了2只“十倍基”,也同样是绩优基金中的佼佼者。
明星基金经理对一只“十倍基”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后面会详细讲到。有一点还是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些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换频率都不算高,很多人任职时间起码在2年以上,可见这也是基金获得高回报的必要条件之一。以富国天惠为例,其基金经理是2005年成立就开始担纲的朱少醒,15年来都没换过人。这只基金是一只“二十倍基”,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2.57%,也能看出基金经理“一心一意”所带来的成效。
第三,是风格通常比较稳定,不喜欢炒短期热门概念。投研团队相对稳定所带来的结果就是,基金的整体策略和风格通常也会比较稳定。而且前期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风格,也积累了一定业绩,因此哪怕更换了基金经理,也不太会在短时间内大刀阔斧地更改持仓,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调整。
另外也很少看到“十倍基”去疯狂炒热点、追风口。以2020年这50只基金的业绩表现为例。2020年净值翻倍的基金一共有110只,很遗憾“十倍基”都无缘这个名单。不仅如此,很少能在公募基金年度排行的榜单上看到“十倍基”的名字。再以朱少醒为例,他的投资风格比较均衡,重仓的行业和板块都相对均匀。从单个年度的业绩来看,其管理基金的收益和排名都很难称得上最优,但投资比拼的是耐心和毅力,多年之后这位“长跑型”选手通过时间积累,在复利的作用下收获了非常可观的长期回报。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类基金,那就是近两年市场行情催生的“二倍基”。综观近2年(截至2020年底)基金的业绩,净值达到2倍的超过200只,其中最高的回报达到3倍。而反观其成立以来的整体业绩,居然有不少都低于近两年回报,占到总量的六成。这说明不少“二倍基”在2年前还处于亏损状态,乘着行情东风或者短期热点才扳回一城。市场总是牛熊更迭,热点也层出不穷,这类基金能不能长期保持强劲势头还要打个问号,而且此前的亏损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第四,是风控好,抗跌。鉴于“十倍基”都穿越了多轮牛熊交替的市场,抗跌能力强也是它们的重要特征。
如果以沪深300指数下跌超过20%作为一项标准,那么自2007年以来A股一共经历了8次这种情况。《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排名前十的“十倍基”,看看它们在这些区间的表现。在几次市场下调期间,“十倍基”由于都是权益类产品,也同步出现了幅度比较大的下跌。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基金至少有6次都比沪深300“亏得更少”,2013年时甚至还有多只基金出现逆势增长,展示了强大的抗跌性。
当大家都出现亏损的时候,亏得少的人更容易恢复,在净值回撤后再通过主动管理继续创出新高。换个角度来看,在市场行情下行时,这些“十倍基”的持有人也能比指数型基金的投资人损失更少,“是不是真香”?
在牛市里能跟得上市场上涨,在熊市里能较小控制回撤,积小利为大胜,最终在投资长跑中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明星基金经理作用较大
翻开“十倍基”的名单,几乎每一只都可以与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密切相关。也正是背后这些“灵魂投手”的接力,才成就了“十倍基”的神话。
下面就以几只明星基金为例,深度复盘“十倍基”的业绩是怎么炼就的。先来说说景顺长城旗下的3只“十倍基”和这家公司的王牌基金经理刘彦春。
景顺长城内需增长、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都经历了李学文、王鹏辉等明星基金经理,在2015年的牛市高点就已经成长为“十倍基”了。相比之下,刘彦春的任职回报并不是历任基金经理中最高的,但他任职期间的同类排名最靠前,2只都排在了行业前2%~3%的水平,带领基金快速成长为“二十倍基”,另一只景顺鼎益基金,刘彦春的任职回报也达到了近400%。
正是由于绩优基金经理的不断接力和传承,才锻造出了这些优秀的产品。
如果结合这3只基金的业绩爆发年度来看,还能发现一些别的规律,于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又作了一个统计。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和景顺长城内需增长贰号这2只基金,在2013年左右都迎来了一波业绩爆发,年度净值增幅为70%左右。在其后的几年间,这2只基金的整体表现并不算好,年度回报在-20%和20%之间来回波动,一直到刘彦春接手以后才重新起飞,收益扶摇直上。另一只基金景顺鼎益的情况与此类似,2015年刘彦春开始担纲这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当年回报就达到了38%,而在2017、2019和2020年,其回报均超过了50%。一个字,稳。
对于另外一些基金,或许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更大。例如华夏大盘精选,王亚伟以一人之力贡献了近12倍的任职总回报和49.77%的任职年化回报,在同类型基金中一骑绝尘。在他离开后,华夏大盘精选又经历了7位基金经理,这些接棒“一哥”的基金经理顶着巨大的压力,也创造了比较稳健的收益,共同成就了目前国内公募历史上唯一的一只“四十倍基”。
总的说来,一只“十倍基”背后往往是多个基金经理和其投研团队持续不断的努力。当然这个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挑战,市场行情好的时候明星基金经理出走创业,行情下跌时巨大的压力或者公司人事的变动也会影响基金经理的发挥,毁掉“一代名基”。要成就一只“十倍基”,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也不能少。
怎样才能买到“十倍基”?
最后来简单讲一讲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怎么才能买到“十倍基”。
通过前面部分的统计,大家可以发现,即便是最年轻的“十倍基”,也诞生于2008年,到2021年已经迈入第13个年头了。想要投中“十倍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将一只基金持有10年以上?相信能够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这个没有对与错,主客观因素都有,大家并非生活在真空中,也不一定人人都具备这么长线的资金实力。
作业还是可以抄的。与其去抄基金的重仓股,也许不如认准这个基金经理,直接买这只基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已经归纳了不少“十倍基”的特点,比如选择中长期业绩佳的基金公司以及主动管理能力优秀、投资风格稳健的基金经理和投研团队,深刻理解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同时避开一味炒热点、做短线的产品。其实只要做到了这些,要选出一只“潜力基”并不难。
这些已经成为“十倍基”的基金,基本都是各大基金公司的旗舰产品,是可以进入你的基金池而进行关注的。近两年市场风格转换很快,热点赚钱效应非常高,即便是“十倍基”,你也可以结合一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十年期业绩来挑选出眼下依然能够适应新形势、没有落后于市场的好基金。
还有一个特点是,近两年业绩增长一倍、两倍的“翻倍基”队伍也日趋庞大,从这些“翻倍基”中寻找下一个“十倍基”,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总的说来,业界一直以来强调的长期投资,并不是你要一直持有,而是你要一直投资,不间断,不以错过“十倍基”而懊恼,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品种长期持有,中间做做波段也是可以的。
老虎基金的介绍
老虎基金(Tiger Fund)由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创立于1980年,是举世闻名的对冲基金。朱利安·罗伯逊到1998年其资产由创建时的800万美元,迅速膨胀到220亿美元,并以年均盈利25%的业绩,列全球排名第二。
其中,1996年基金单位回报为50%,1997年为72%,在对冲基金业里,老虎基金创造了极少有人能与之匹敌的业绩。
2019年11月16日,胡润研究院发布《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活跃投资机构百强榜》,老虎基金排名第4位。
扩展资料:
老虎基金倒闭
面对山穷水尽,罗伯逊万般无奈宣布老虎管理结业。剩下的60多亿美元的“退还”方式如下∶75%现金,5%为基金持有的11种股票,在2000年5月1日前逐步退还给公司各股东。
老虎管理仍保留美国航空等5种核心股票,约为公司资产的20%,罗伯逊可能继续保留公司名号管理家族约15亿资产。罗伯逊表示不再“为他人赢钱”,并考虑坐下来写“财经类小说”。
他仍然持有的5种股票,目的也在等待时机,善价而沽。据报道,老虎管理的许多高级基金经理,可能加入前执行董事LeeAinslie创办的MaverickCapital对冲基金。至此,曾经在国际金融市场叱吒风云,显赫一时的老虎管理集团终于树倒猢狲散,寿终正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虎基金
关于老虎基金2020年赚了多少和老虎基金规模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