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芯科技股票行情(中国芯股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芯科技股票行情,以及中国芯股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国产芯片龙头股有哪些?

1、兆易创新

兆易创新位列全球Nor flash市场前三位,且随着日美公司的退出,市场份额不断提高;存储价格不断高涨,公司的盈利能力亮眼。

公司打造IDM存储产业链。2017年10月,公司和合肥市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存储器研发相关合作协议,合作开展工艺制程19nm存储器的12英寸晶圆存储器(含DRAM 等)研发项目,即合肥长鑫,目前研发进展顺利。

2、江丰电子

超高纯金属及溅射靶材是生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关键材料之一,公司的超高纯金属溅射靶材产品已应用于世界著名半导体厂商的最先端制造工艺,在16 纳米技术节点实现批量供货,成功打破美、日跨国公司的垄断格局,同时还满足了国内厂商28 纳米技术节点的量产需求,填补了我国电子材料行业的空白。

公司与美国嘉柏合作CMP项目,并已于2017年11月获得第一张国产CMP研磨垫的订单。

3、北方华创

北方华创作为设备龙头,深度受益本轮晶圆厂扩建大潮,公司业务涵盖集成电路、LED、光伏等多个领域,多项设备进入14纳米制程。

公司产品线覆盖刻蚀机、PVD、CVD、氧化炉、清洗机、扩散炉、MFC等七大核心品类,下游客户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力微电子等国内一线晶圆厂为主。

杭州国芯上市靠谱吗

可靠,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芯科技”)已同中信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并于近日在浙江证监局备案,拟科创板挂牌上市。

国芯科技曾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

成立于2001年的国芯科技总部位于杭州,是专注于物联网应用领域芯片设计与系统方案开发的芯片企业,通过20年在数字通信、音视频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设计经验积累,为数字电视、智能语音、智能视觉、工业控制等物联网应用领域提供芯片、算法和软件一体的完整解决方案。

目前有数字电视机顶盒芯片、AIoT芯片及工业物联网芯片三条产品线,主要产品包括应用于数字电视机顶盒的STB芯片,应用于智能家电家居、智能穿戴及智能车载等终端的AIoT芯片以及应用于民爆行业电子雷管的工业物联网芯片。

那么这家公司上市需要什么条件?

上市是股票可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每个证券交易所均制定各自的股票上市要求,股票在上市和开始挂牌交易之前必须符合这些要求。股票上市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公众持股量、股东数目及至少公布若干年的财务报表等,不同的证券交易所也有个别不同的要求。

拓展资料:

杭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专业从事数字电视及音视频电子产品的集成电路设计、应用方案开发和芯片销售。公司是经信产部认定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是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

公司开发的数字电视芯片产品销售已超过四千万片,是国内数字电视领域解调解码芯片出货量最大、产品线最齐全的本土芯片设计企业。

国产CPU芯片设计公司的发展前景如何?

行业主要公司:目前国内CPU行业主要公司有天津海光、华为鲲鹏、天津飞腾、上海兆芯、龙芯中科等。

1、中国CPU第一股诞生

2022年1月6日,嵌入式CPU设计公司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262)发行价为每股41.98元。标志着我国嵌入式CPU第一股的正式诞生。国芯科技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 CPU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致力提供 IP 授权、芯片定制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三大关键领域。2009年,国芯科技主要聚焦汽车电子、工控和信息安全领域,2017年,公司开发开源RISC-V指令集架构处理器,同时进军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领域。

国芯科技的技术研发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1、M*Core阶段:2002年4月,国芯科技与摩托罗拉签署M*Core处理器核心授权,协议未约定履行期限,属于长期有效的框架协议。2008-2009年,国芯科技基于M*Core指令集推出C200/C300/C400处理器设计平台。

2、PowerPC阶段:2010年9月,国芯科技与IBM签署Power ISA微架构授权协议,授权费用445.80万美元,2017年签订补充协议,费用120.00万美元。国芯科技2010年至今基于PowerPC指令集推出C2000/C8000/C9000处理器设计平台。

3、RISC-V阶段:2017年,国芯科技基于开源RISC-V指令集推出CRV0/CRV4处理器设计平台。

2、国产CPU指令集呈现多元化,制程迎头追赶

从目前我国国产CPU产品来看,国产CPU采用的指令集也呈现多元化状态,且制程多集中于28-14nm制程节点,而全球CPU巨头如英特尔、AMD、IBM多采用7nm以下高端制程,差距较大。目前,上海兆芯与龙芯中科推出了消费级CPU及相关产品,其中兆芯拥有x86指令集授权,有较好的兼容性,龙芯在其3A5000/3B5000产品中放弃MIPS指令集架构,采用自研指令,实现了我国处理器市场指令集的新突破。除此之外,天津海光、华为鲲鹏则用于服务器。国芯科技CPU基于M*Core、PowerPC及RISC-V指令集,面向工业控制、信息安全、金融电子等多种领域。

3、国芯科技嵌入式CPU IP授权业务达到国际主流水准

国芯科技嵌入式CPU IP授权业务已达到主流水准。从产品方面来看,国芯科技拥有8种40余款嵌入式CPU内核,虽然不及ARM的领域广泛,但已经具有面向信息安全、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信息安全、边缘计算、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从制程上看,国芯科技支持先进14/7nm工艺节点实现,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准。

4、我国CPU行业发展策略——走自研道路

国芯科技作为国产CPU开发商,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水平上都难以与国际龙头企业匹敌,但其自研CPU填补了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国产CPU发展,需要走自研道路,完善全产业链,防止国外“卡脖子”。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搭建,做好软硬件结合。最后,要警惕国外倾销,保证国产CPU的可持续发展。

A股市场上有关电子芯片技术开发的股票有哪些

电子芯片开发概念股:

1、综艺股份(600770),2002年8月,公司出资490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研究所等科研开发机构共同投资成立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并持股49%成为第一大股东。2002年9月,北京神州龙芯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国内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龙芯一号”;2002年12月,由中科院计算所、海尔集团、长城集团长软公司、中软股份、中科红旗、曙光集团、神州龙芯等国内七大豪门联手发起的“龙芯联盟”正式成立; 2003年12月20日,中科院宣布将在04年6月研发出“实际性能与英特尔奔腾4CPU水平相当的“龙芯2号”。

2、大唐电信(600198),大股东大唐集团开发的TD-SCDMA标准成为国际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标准之一,在目前整个电信行业面临重组和突破的前景下,大唐电信面临着新一轮发展机遇。公司控股85%的大唐微电子也正成为公司主要的利润来源,贡献的利润已占到主营利润的52%,2002年该公司就实现净利润3800万元,其开发的SIM卡和UIM卡成为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指定用卡,而公司与美国新思科技、上海中芯国际等共同开发的手机核心芯片平台将在2004年上半年投入试商用,2004年第三季度进入批量生产,在目前手机用户大量增长以及未来3G手机芯片等方面发展前景广阔。大唐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2003年销售额达到了6.2亿元,与2002年相比增长了199.0%,成为2003年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一个亮点

3、清华同方(600100),公司控股51%的清华同方微电子依托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的雄厚技术基础,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C卡集成电路芯片的设计、研发及产业化,在数字芯片方面具备的技术优势也相当明显,和大唐微电子一起入选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的设计厂商。

4、上海科技(600608),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苏意源科技有限公司相继投资设立了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大创奇信息安全芯片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明证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无锡国家集成电路设计基地有限公司等。其中,苏州国芯作为国家信息部选定的企业,在国家信息部的牵头下,于2001年8月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签约,由摩托罗拉公司无偿转让32位RISC微处理器技术。

2003年2月26日,中国首个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汉芯一号”DSP芯片在上海经过了技术鉴定。负责“汉芯一号”研制的上海交大芯片与系统研究中心主任陈进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交大创奇(上海科技控股子公司)总经理。江苏意源董事长郑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32位DSP是交大研究中心和交大创奇联合开发,而16位DSP是由研究中心开发,交大创奇负责产业化。”2003年 4月底,交大创奇将与广东、深圳两家厂商签约,供应量达百万片。此外,创奇还为台湾的企业大量定制“汉芯”,已接到一厂家30万片的订单。

国产CPU现在发展得如何了?

行业主要公司:目前国内CPU行业主要公司有天津海光、华为鲲鹏、天津飞腾、上海兆芯、龙芯中科等。

1、中国CPU第一股诞生

2022年1月6日,嵌入式CPU设计公司苏州国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科创板上市,股票代码(688262)发行价为每股41.98元。标志着我国嵌入式CPU第一股的正式诞生。国芯科技是一家聚焦于国产自主可控嵌入式 CPU 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的芯片设计公司。致力提供 IP 授权、芯片定制服务和自主芯片及模组产品,主要应用于信息安全、汽车电子和工业控制、边缘计算和网络通信三大关键领域。2009年,国芯科技主要聚焦汽车电子、工控和信息安全领域,2017年,公司开发开源RISC-V指令集架构处理器,同时进军边缘计算与网络通信领域。

国芯科技的技术研发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1、M*Core阶段:2002年4月,国芯科技与摩托罗拉签署M*Core处理器核心授权,协议未约定履行期限,属于长期有效的框架协议。2008-2009年,国芯科技基于M*Core指令集推出C200/C300/C400处理器设计平台。

2、PowerPC阶段:2010年9月,国芯科技与IBM签署Power ISA微架构授权协议,授权费用445.80万美元,2017年签订补充协议,费用120.00万美元。国芯科技2010年至今基于PowerPC指令集推出C2000/C8000/C9000处理器设计平台。

3、RISC-V阶段:2017年,国芯科技基于开源RISC-V指令集推出CRV0/CRV4处理器设计平台。

2、国产CPU指令集呈现多元化,制程迎头追赶

从目前我国国产CPU产品来看,国产CPU采用的指令集也呈现多元化状态,且制程多集中于28-14nm制程节点,而全球CPU巨头如英特尔、AMD、IBM多采用7nm以下高端制程,差距较大。目前,上海兆芯与龙芯中科推出了消费级CPU及相关产品,其中兆芯拥有x86指令集授权,有较好的兼容性,龙芯在其3A5000/3B5000产品中放弃MIPS指令集架构,采用自研指令,实现了我国处理器市场指令集的新突破。除此之外,天津海光、华为鲲鹏则用于服务器。国芯科技CPU基于M*Core、PowerPC及RISC-V指令集,面向工业控制、信息安全、金融电子等多种领域。

3、国芯科技嵌入式CPU IP授权业务达到国际主流水准

国芯科技嵌入式CPU IP授权业务已达到主流水准。从产品方面来看,国芯科技拥有8种40余款嵌入式CPU内核,虽然不及ARM的领域广泛,但已经具有面向信息安全、物联网、汽车电子、工业控制、信息安全、边缘计算、网络通信等关键领域。从制程上看,国芯科技支持先进14/7nm工艺节点实现,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准。

4、我国CPU行业发展策略——走自研道路

国芯科技作为国产CPU开发商,无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水平上都难以与国际龙头企业匹敌,但其自研CPU填补了信息安全、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国产CPU发展,需要走自研道路,完善全产业链,防止国外“卡脖子”。同时还要注重生态搭建,做好软硬件结合。最后,要警惕国外倾销,保证国产CPU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芯科技股票行情和中国芯股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23 16:08:00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222
目录

    推荐阅读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