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定义(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各位分享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定义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美联储主席宣布明年利率将大幅上升,当前市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 2、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是真的吗?
- 3、利率降至零意味着什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 4、美国指标利率0-0.25%是什么意思
美联储主席宣布明年利率将大幅上升,当前市场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北京时间12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了12月FOMC利率决议。维持利率区间1.50%-1.75%不变的决定,与此前市场预期保持一致。今年年内,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三次,共降息75个基点。美联储今日利率决定没有委员投出反对票,为5月份会议以来首次。
刚刚,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
备受市场关注的点阵图也显示,美联储FOMC委员倾向于在2020年维持现有利率政策的预期。更为显著的是,没有一名委员认为应当在明年降息。
以下为FOMC利率决议全文。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10月会议后获得的信息显示,就业市场保持强劲,经济活动一直在以温和的速度增长。总的来说,近几个月就业增长稳健,失业率保持在低位。尽管家庭支出一直在强劲增长,但企业固定投资和出口保持疲弱。与上年同期相比的整体通胀和不计入食品和能源的核心通胀率低于2%。基于市场的通胀补偿指标仍低,基于调查的较长期通胀预期指标则变动不大。
委员会将依照法定的目标,寻求促进就业最大化和物价稳定。委员会决定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1.50-1.75%。委员会认为,当前的货币政策立场对支持经济活动的持续扩张、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通胀接近委员会2%对称目标是合适的。委员会在评估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适当路径时,将继续监测即将发布的信息对经济前景的影响,包括全球形势发展和迟滞的通胀压力。
在决定未来调整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的时机和规模时,委员会将评估与就业最大化以及2%对称通胀目标相关的已实现和预期的经济状况。评估将考量广泛的信息,包括就业市场状况指标、通胀压力和通胀预期指标,以及反应金融市场和国际情势发展的数据。
投票赞成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的FOMC委员包括: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副主席威廉姆斯、理事鲍曼、理事布雷纳德、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副主席克拉里达、芝加哥联储主席埃文斯、堪萨斯城联储主席乔治、金融监管副主席夸尔斯和波士顿联储主席罗森格伦。
美联储FOMC最新经济预测
美联储FOMC预期:
美国2019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2%,9月预期为2.2%;2020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2021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2年GDP增速预期中值为1.8%,9月预期为1.8%;GDP增速长期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
美国2019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6%,9月预期为3.7%;2020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5%,9月预期为3.7%;2021年失业率预期中值为3.6%,9月预期为3.8%。
2019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5%,9月预期为1.5%;2020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美国2019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5%,9月预期为1.5%;2020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美国2019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6%,9月预期为1.8%;2020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1.9%,9月预期为1.9%;2021年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为2.0%,9月预期为2.0%。
鲍威尔新闻发布会 “鸽”声嘹亮:
只要通胀率不大幅上升,美联储当前低利率就会一直维持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利率决议后的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前景面临诸多风险,但仍偏正面。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可能仍是合适的。如要加息,需看到通胀持续、显著上涨,通胀持续低于2%是不健康的。他预计就业市场将维持强劲,称货币市场压力近几周降低。鲍威尔表示会适当调整回购操作细节。他认为贸易局势对经济有实质影响,实施美墨加协定会消除不确定性。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新闻发布会要点如下:
政策立场:当前货币政策立场可能仍是合适的,今年的降息使得美国经济前景在轨道上,对当前政策满意。
加息态度:如果要加息,就必须看到通胀大幅度持续上升。
经济状况:经济前景尽管存在风险,但依旧处于有利状态,预计经济继续保持温和增长;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处在良好态势。
通胀状况:预计通胀将会升至2%,目前使得通胀回到2%很有挑战性;就业市场闲置和通胀之间的关联性微弱但存在。
劳动就业:预计就业市场保持强劲,即使失业率低至3.5%,劳动市场仍存在闲置;近几年薪资增速就出现了改善。
回购操作:回购操作不太可能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随时准备调整回购操作,以保持联邦基金利率在区间内;更关注评估短期货币市场监管措施,而不是制定新的回购措施。
贸易局势:海外经济放缓,贸易局势对经济有实质性的影响。
发布会现场主要问答如下:
在发布会一开始, 鲍威尔对刚刚去世的前美联储主席沃尔克表达了敬意与缅怀之情。
鲍威尔强调了通胀不达标的害处。长期不达2%目标的通胀将促使预期产生变化, 使得实际通胀水平进一步下滑,这也将使得利率被推低,使得美联储更受零利率下限的限制。(名义-通胀=实际)
美联储的短期国债购买以及定期回购操作平抑了货币市场的不稳定状况。
问题:为什么通胀迟迟不达标?
答:通胀与失业率、资源利用率的关系产生了异变。 这使得美联储需要保持政策宽松来驱动通胀向上达标。
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25个基点是真的吗?
12月13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25%至1.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美联储当天结束货币政策例会后发表声明说,11月份以来的信息显示美国经济保持稳健增长,就业市场继续强劲,失业率进一步下降;家庭消费保持温和增长,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近几个季度有所回升。但今年以来美国整体通胀率出现下滑,仍低于美联储2%的目标。
声明说,曾重创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飓风及灾后重建活动对近几个月的经济、就业和通胀产生影响,但并未实质性改变美国整体经济增长的前景。美联储仍然预计美国经济保持温和扩张,就业市场保持强劲,通胀水平将在中期内稳定在2%目标附近。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2017年美国经济预计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4%;到2017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4.1%,低于9月份预测的4.3%。美联储同时预计2018年美国经济增长2.5%,高于9月份预测的2.1%;到2018年底美国失业率预计为3.9%,低于9月份预测的4.1%。
美联储当天发布的利率预测显示,到2018年底联邦基金利率中值将升至2.1%。这意味着美联储预计2018年加息3次,与9月份的预测保持一致。
美联储主席耶伦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经济增长将继续支持美联储渐进加息。这是耶伦作为美联储主席的最后一次新闻发布会。2018年2月初,现任美联储理事鲍威尔将接替耶伦成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
芝加哥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埃文斯和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卡什卡里在当天的货币政策会议上投了反对票,他们倾向于继续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
美联储2015年12月启动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开始缓慢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此后,美联储在2016年12月、2017年3月和6月三次加息,2017年10月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利率降至零意味着什么?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有的时候利率为正,不一定比利率为零,甚至为负好。因为这些利率都是名义利率,计算实际利率还要扣除CPI,即实际利率=名义利率-CPI。
比如我国一年期基准利率为1.5%,而7月份的CPI为2.8%,实际利率=1.5%-2.8%=-1.3%;而瑞士央行利率决议为-0.75%,但是CPI为-0.5%,实际利率=-0.75%+0.5%=-0.25%。
比比-1.3%和-0.25%谁大?因此,利率为零甚至为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通货膨胀太高,以及汇率不稳定。比如俄罗斯巴西等发展中国家虽然利率百分之六七,但是CPI高涨不下,汇率不稳定,再高的利率又有何意义呢?
利率为零甚至为负,是指存款人的利率为零甚至为负吗?
不是的,利率为零甚至为负通常是央行基准利率,或商业银行存入央行的利率(各国对基准的定义存在差异),比如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等。
例如我国一年期基准利率为1.5%,但是存款人通常去存可以获得2%左右的存款利率——据融360数据商业银行一年期存款平均值为2.01%,高于基准利率的1.5%。
虽然他国的基准利率定义存在差异,比如美国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为联邦基金利率,最主要的是指隔夜拆借利率,对应的是我国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SHIBOR(该利率水平远高于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水平),而不是具体的存款利率。
但是美国存款利率是以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基础的利率,如同我国的存款利率是以央行存款基准利率作为基础的利率,两者并不完全等同,两者定义也存在差异。
比如日本和瑞士的央行利率决议都为负,都是短期的基准利率,而不是特定期限存款基准利率。存款人的具体存款利率仍可为正,哪怕微不足道,但是据说瑞士的某些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真的为负。
如何理解基准利率?
我国正在走利率市场化,因此有很多利率容易跟国际上的利率水平相混淆,比如央行存款基准利率和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再如央行贷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础利率(LPR),甚至在岸汇率和离岸汇率等等——通常存在两个标准,央行管制标准和市场化标准。
而欧美等发达国家通常执行的是市场化利率,甚至定期存款采用的都是浮动利率。因此,很容易将国际化的利率与我国的利率水平相混淆,比如发达国家央行表示的利率水平通常是我国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对应我国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而不是定期存款基准利率。
但是如果要严谨来表述的话,它又不完全对应我国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因为基准具有相对稳定性,受央行调控。
基准利率的定义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简单来说,一个物体的静止或者运动,它需要另外一个物体作为参考系,来定义它是静止还是运动。而基准利率它就是市场利率的标准参考系,所有的利率水平都基于基准利率来计量,比如我国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虽然存在较大的波动,但仍然以央行基准利率作为参考系。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虽然与央行基准利率存在差异,但是它们依然存在参考关系,商业银行利率上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大上浮,受央行管制)。
比如在我国短期借贷通常以上海银行间拆放利率作为参考利率,长期借贷通常以央行贷款基准利率作为参考利率。
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利率基本市场化,在确认存贷方面不会有那么多的纠葛,可以有效的定义市场存贷利率。但是对市场利率的把控就不那么有效,货币政策实施存在一定的缺陷。
利率为零甚至为负,会引起什么后果?
或许这应该反过来问,什么导致利率为零甚至为负?
实行利率为零或为负的国家通常发生货币紧缩,即经济增长放缓甚至为负,有衰退的迹象。
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人们的生活水平较高,甚至不用工作都能潇洒的生活,那么过多的钱对于这样的人民有何意义呢?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好吗?也就没有必要拿去创业去冒险。
而当创业减少,人们把钱存起来,或者消费掉,经济增长不进则退,就会发生通货紧缩。那么此时央行就会通过降息来刺激经济,使市场上的货币更多,让更多的人去创业进行商业贸易,然而降息降到无可降时,便出现了为零甚至为负的结果。
也就是说,利率为零甚至为负都是央行没有办法的办法,它也不想为零甚至为负——毕竟利率维持在适当的范围,代表着一定的经济增长。
利率为零甚至为负只是为了刺激经济——收取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或超额准备金的利率,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让存款人降低存款金额,让贷款人提高贷款金额,使货币更多的流到市场上——创业,创造经济增量。
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90年代10%左右,降到如今的1.5%,以后会不会为零,甚至为负?
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为零甚至为负较为困难,但并不排除央行基准利率降至为0,甚至为负,毕竟我国经济增长也在放缓。
而人们的财富随经济的增长而增加,即社会财富不断增长,必然导致货币相应的贬值,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自然会乐意享受安逸的生活,不愿意创业创新,也就致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
某天我国也提升为发达国家,经济不在高速增长或不增长,那么也有可能利率为负,储户最好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可多学一些理财技能,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我国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就是负,即利息的增长抵不过物价的增长,同样的商品以后购买的数量变少。别为他国利率为零甚至为负而担忧,也该为自己存款着急着急。
美国指标利率0-0.25%是什么意思
0-0.25%是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利率),即银行间同业拆借的目标利率,具体可以看看美联储的目标利率制。
将目标利率设为0-0.25%是为了在零利率时代,增强货币政策操作的灵活性。
另外,有消息说美联储在考虑实行利率走廊模式,可能是在尝试吧。
联邦基金利率是针对银行的,不是针对普通储户的。
关于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定义和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