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格1975年基金市值(芒格在中国投资股票的基金)
今天给各位分享芒格1975年基金市值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芒格在中国投资股票的基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查理·芒格喜欢读哪些书?
- 2、巴菲特的个人简介?
- 3、巴菲特致股东信如期而至,股神这次又说了什么?
- 4、1300亿无婚前协议,盖茨请大神查理芒格介入,从爱情到认真分手
- 5、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
- 6、买基金收益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很难吗?如何看待平均年化收益率?
查理·芒格喜欢读哪些书?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1924年1月1日—)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夏·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在过去的45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自伯克希尔·哈撒韦于1956 年创立以来,其股票以年均24%的增速突飞猛进,市值早已超过3200亿美元,其股票每股超过22万美元,被誉为“全球第一股”。
查理·芒格所取得的成绩跟他阅读过的书有很大关系。在每年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和西科国际股东大会上,芒格都会推荐一些书籍,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如果想一窥这位投资天才的商业逻辑,不妨看下他所喜欢阅读的书。
首先是传记类。芒格认为,传记是一种更易于使人们将思想创立者的生活与人格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如果你一生中总是与那些有远见卓识的故人交友的话,那么你将生活得更好,更有教养。这比仅仅讲一些大道理强多了”。在芒格的传记类书单上,包括《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著)、《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著)、《我生活的种种模式》(赫尔伯特·A·西蒙)、《爱因斯坦的宇宙》(瓦尔特·艾萨克森著)、《约翰·亚当斯》,(大卫·麦库卢著)等。
其次是社会科学类。芒格认为,挑选股票是处世艺术的一个分支,要将投资视为处世能力的一部分来理解。这部分书单包括《枪炮、病菌与钢铁》(贾雷德·戴蒙德著)、《生活在极限之内:生态学、经济学和人口禁忌》(加勒特·哈丁著)、《苏格兰人如何发明现代世界:西欧最穷的国家如何创造了世界》(亚瑟·赫尔曼著)、《国富国穷》(戴维·兰德斯著)、《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著)等。
最后是财经类。芒格曾说:“我想我和巴菲特从一些好的商业杂志中得到的比其他地方多。”财经类书单包括:《聪明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本杰明·格雷厄姆著)、《价值再发现:走进投资大师本杰明》(珍妮特·洛尔著)、《怎样选择成长股》(菲利普·费舍尔著)、《向巴菲特学投资》(瑞奇·罗克伍德著)、《巴菲
特的投资组合》(罗伯特·哈格斯特朗著)、《愚者的阴谋》(库尔特·艾欣沃尔德著)、《门口的野蛮人》(布莱恩·伯勒著)、《贼巢》(詹姆斯·B·斯图尔特著)。
巴菲特的个人简介?
出生年月:1930年8月30日
籍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伯克希尔公司
职位:董事局主席
院校: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毕业
1930年8月30日,沃伦�6�1巴菲特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沃伦�6�1巴菲特从小就极具投资意识,他钟情于股票和数字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家族中的任何人。他满肚子都是挣钱的道儿,五岁时就在家中摆地摊兜售口香糖。稍大后他带领小伙伴到球场捡大款用过的高尔夫球,然后转手倒卖,生意颇为红火。上中学时,除利用课余做报童外,他还与伙伴合伙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挣取外快。
1941年,刚刚跨入11岁,他便跃身股海,购买了平生第一张股票。
1947年,沃伦�6�1巴菲特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财务和商业管理。但他觉得教授们的空头理论不过瘾,两年后便不辞而别,辗转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拜师于著名投资学理论学家本杰明�6�1格雷厄姆。在格雷厄姆门下,巴菲特如鱼得水。格雷厄姆反对投机,主张通过分析企业的赢利情况、资产情况及未来前景等因素来评价股票。他传授给巴菲特丰富的知识和决窍。富有天才的巴菲特很快成了格雷厄姆的得意门生。
1950年巴菲特申请哈佛大学被拒之门外。
1951年,21岁的巴菲特学成毕业的时候,他获得最高A+。
1957年,巴菲特掌管的资金达到30万美元,但年末则升至50万美元。
1962年,巴菲特合伙人公司的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是属于巴菲特个人的。当时他将几个合伙人企业合并成一个“巴菲特合伙人有限公司”。最小投资额扩大到10万美元。情况有点像现在中国的私募基金或私人投资公司。
巴菲特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他依靠股票、外汇市场的投资,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翁。他倡导的价值投资理论风靡世界。价值投资并不复杂,巴菲特曾将其归结为三点:把股票看成许多微型的商业单元;把市场波动看作你的朋友而非敌人(利润有时候来自对朋友的愚忠);购买股票的价格应低于你所能承受的价位。“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事实上,掌握这些理念并不困难,但很少有人能像巴菲特一样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下去。巴菲特似乎从不试图通过股票赚钱,他购买股票的基础是:假设次日关闭股市、或在五年之内不再重新开放。在价值投资理论看来,一旦看到市场波动而认为有利可图,投资就变成了投机,没有什么比赌博心态更影响投资。”
巴菲特2006年6月25日宣布,他将捐出总价达370亿美元的私人财富投向慈善事业。这笔巨额善款将分别进入全球首富、微软董事长比尔�6�1盖茨创立的慈善基金会以及巴菲特家族的基金会。巴菲特捐出的370亿美元是美国迄今为止出现的最大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据路透社报道,波克夏-哈萨威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现年75岁,《福布斯》杂志预计他的身价为440亿美元,是仅次于盖茨的全球第二富。370亿元的善款占到了巴菲特财产的大约85%。
巴菲特在一封写给比尔与梅林达�6�1盖茨基会的信中说,他将捐出1000万股波克夏公司B股的股票,按照市值计算,等于巴菲特将向盖茨基金捐赠300亿美元。
盖茨基金会发表声明说:“我们对我们的朋友沃伦�6�1巴菲特的决定受宠若惊。他选择了向比尔与美琳达�6�1盖茨基金会捐出他的大部分财富,来解决这个世界最具挑战性的不平等问题。”
此外,巴菲特将向为已故妻子创立的慈善基金捐出100万股股票,同时向他三个孩子的慈善基金分别捐赠35万股的股票。
2008年03月,不久前,盖茨刚刚宣布他将在两年内逐步移交他在微软的日常管理职责,以便全身心投入盖茨基金会的工作。盖茨基金会的总财产目前已达300亿美元。该基金会致力于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事业以及发展美国的教育。
巴菲特由于所持股票大涨,身家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问鼎全球首富,墨西哥电信大亨斯利姆以600亿美元位居第二,13年蝉联首富桂冠的微软主席盖茨退居第三。
很久以来,数字13一直被全球各地迷信的人们认为是个不吉祥的数字。这一说法正适合比尔�6�1盖茨 (Bill Gates),连续13年位于世界富豪榜首位后,今年结束了他的世界首富地位。
尽管目前盖茨的财富价值为580亿美元,较去年高出20亿美元,但现在他只名列全球富豪榜第三位,而他的朋友兼慈善事业合作伙伴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的财富净值则猛增100亿美元至620亿美元,从而跃升为世界首富。(所有的股票价格和净资产价值均截至2月11日)。排名第二的则是墨西哥电信业巨头卡洛斯-斯利姆-埃卢 (Carlos Slim Helú),他的财产在仅仅两年的时间内翻了一番,至600亿美元。
巴菲特致股东信如期而至,股神这次又说了什么?
巴菲特说,他希望公司能在运营利润和大型收购方面取得突破,但遗憾的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去年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
从公开信中可以看出,巴菲特依然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并十分看好股市表现。
“年复一年,股市都在波动。我和查理·芒格始终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获得可观的资本收益。”巴菲特说。
巴菲特在股东信中披露,2020年,伯克希尔·哈撒韦斥资了约247亿美元回购了公司A类和B类普通股,2021年也进行了回购操作,未来很可能进一步减少其股份数量。
2020年,疫情肆虐美国,美股3月经历数次熔断,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去年一季度也曾亏损近497亿美元。
“我们坚定不移一点:永远不要做空美国。”巴菲特在公开信中表示。他在去年的股东大会上说:千万不要白白浪费一次严重的危机。
详细信息
具体持仓方面,伯克希尔·哈撒韦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伯克希尔哈撒韦前十大持仓分别为苹果(市值1204亿美元)、美国银行(市值313亿美元)、可口可乐(市值219亿美元)、美国运通(市值183亿美元)、Verizon通信(市值86亿美元)、穆迪(市值71.6亿美元)、美国合众银行(市值69亿美元)、比亚迪(市值58.97亿美元)、雪佛龙(市值40.96亿美元)、Charter通信(市值34.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为巴菲特的第八大重仓股。2008年9月,伯克希尔哈撒韦以约2.3亿美元的价格认购2.25亿股比亚迪公司H股,此后从未减仓过。在12年内他在比亚迪上的持仓市值增长近25倍。
当前,巴菲特手中的现金还在增加。
致股东信数据显示,伯克希尔哈撒韦2020年底的现金储备约为1380亿美元,较去年的约1300亿美元增加逾80亿美元。
去年他曾表示,仍在持续寻求买进新企业的机会,只是符合要求的大型收购机会很少。
巴菲特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价值投资,也让价值投资理念风靡世界。
近期,巴菲特的好搭档查理·芒格针对此前游戏驿站的短暂逼空狂潮发表评论称,当投资者像在赛马场上一样赌博时,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这种鼓励投资者赌博的文化真的很愚蠢。
1300亿无婚前协议,盖茨请大神查理芒格介入,从爱情到认真分手
昨日手机突然蹦出“比尔盖茨离婚”这个大瓜时,正和几位友人在线聊天,大家得知消息后几乎同时惊呼: “天啊!“
然后一位IT男老公马上反应到:他们不是最模范的一对夫妻吗。。。那接下来还有谁。。只有小扎了吧。。。”
是啊,亚马逊、微软、脸书三巨头创始人中已有两位婚姻落马, 贝佐斯的婚姻26年,比尔盖茨27年;小扎仍算新婚,可能日子还长。
微软帝国给商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比尔盖茨与梅琳达为全世界做出的公益之举也数不胜数。
27年,每每二人同框时,都给人一种婚姻稳定、生活温馨的印象。他们的婚姻让很多人相信,相同的价值观可以让一对超级富有的夫妇拥有平常人的幸福婚姻。
所以人们对“盖茨离婚”消息的反应多半是错愕、惋惜,网上也鲜少有毒舌言论对这对夫妇的隐私做任何不负责任的猜测。
消息传来第二天,我们得以从各类美国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了解盖茨离婚事件的更多细节:
根据New York Post, Insider, Daily Mail 等多家媒体的报道,梅琳达向法院提交的离婚文件中明确表明,夫妻二人婚前并未签署婚前协议。意味着两人价值1300亿美元的财产分割将是一场复杂耗时的工程。
而双方各自聘请的律师对此也表示错愕,毕竟,1994年,比尔盖茨迎娶小他9岁的梅琳达的时候,已经是几十亿美元身家的世界名人了。 难道没有律师建议盖茨签婚前协议吗?不可能。可见比尔盖茨当年对爱人的赤诚之心。
法院离婚文件也明确标注,三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不涉及对子女的赡养费,而梅琳达本人也并未要求比尔盖茨在离婚后为其提供经济支持。 当然, 她也的确不需要。
我们都知道盖茨夫妇昨天是通过推特共同发文宣布离婚的,全文平和,深沉,后半段耐人寻味:
“我们将继续为慈善基金会各事项共同努力,但我们无法再以夫妻身份在未来之路共同成长。”
通告是委婉的,超脱的,但落实到财富层面,二人则一点不怠慢。
我们都知道投资界与巴菲特成为黄金搭档,创下最优投资记录的大神 查理芒格 ,畅销书《穷查理宝典》讲的就是他的人生智慧。芒格本人在20世纪50年代曾离过一次婚,财富丧尽,之后他再婚并重建财富帝国。
芒格是巴菲特的老搭档,与比尔盖茨自然关系不浅。比尔盖茨请到97岁高龄的查理芒格代表他与梅琳达敲定离婚协议,这真的可以成为颇具 历史 意义的大谈判了。
不过,或许.... 相对于要和梅琳达剑拔弩张, 盖茨的目的是想让一位了解自己,并富有超级人生智慧的人, 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吧...会不会呢?你猜!
芒格这边有三位律师出马, 梅琳达那边请到的律师也多达4人 ,分别来自纽约知名的Cohen Clair Lane Griefer Thorpe Rottenstreich LLP 律所,和Weiss, Rifkind, Wharton Garrison LLP律所。
离婚前,盖茨夫妇身价1300亿美元,全球排名第4,仅次于贝佐斯、埃隆•马斯克和路易威登的老板伯纳德•阿尔诺。
一旦盖茨夫妇对半拆分财产, 比尔盖茨的排名可能会一落千丈到第17位左右。
2000年,这对夫妇成立了盖茨基金会,致力于根除小儿麻痹症、减少疟疾和艾滋病的传播、帮助世界上最贫困地区。
从1994到2018年,盖茨夫妇以私人名义给基金会捐款超过3600亿美元,使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组织之一。
尽管如此,盖茨夫妇仍有巨额财产需要在本次离婚中分割,包括:
比尔盖茨1988年花200万美元在西雅图买地, 又用7年花费6300万美元建造的6600平方米的豪宅。拥有7间卧室, 18个卫生间,20座的家庭影院,200平米的书房,私家水域:
因为大女儿詹妮弗热爱马术,盖茨夫妇还在佛罗里达州的惠灵顿拥有一个价值5900万美元的牧场。
根据Daily Mail 的统计, 盖茨夫妇在全美18个州拥有24.2万英亩的土地。
盖茨夫妇的车库里排满了30辆豪华车, 包括Porsche 930 Turbo, Jaguar XJ6 and Ferrari 348 。
他们为什么离婚?这事情我们大可以放开想象,从一切以往报道、自传中寻找蛛丝马迹。
不过结过婚的人可能都有同感,你表面欣赏到的,微信圈脸书圈读到的温馨美图,可不一定是我俩在家的日常。话说回来的,真的我们,为何一定要给世人看到呢?!
一起翻翻盖茨夫妇相恋到婚姻的一些片刻回忆吧。 (话说可能因为这对夫妻很高知,很低调,以前关注甚少,直到人家散了,才想起来了解。)
1987年,微软公司第一次招聘MBA毕业生,梅琳达成为唯一一名被录取的女性,进入公司担任产品经理。
同年,一次纽约的商业晚宴中,梅琳达姗姗来迟,发现全场只剩2个座位,她坐到其中一个座位上,没想到,最后坐到她旁边位置的就是盖茨。
盖茨回忆说那天他被梅琳达的开朗打动,当天就向她发出了约会邀请。
而两人恋爱的最初一年,彼此都留有余地。 比尔需要大量时间投身微软的发展,梅琳达在微软众多的工程师中也总不乏其他追求者。
交往中,两人发现彼此都很喜欢解数学题,喜欢玩解谜 游戏 。也正是在 游戏 角逐中, 比尔盖茨感受到梅琳达的聪颖,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理想的人生伴侣。
感情升温后,他们确认了彼此的心意。但比尔盖茨却并没有很快决定结婚,他也曾一度不确定自己是否准备好在事业和家庭间做出权衡。梅琳达曾披露, 比尔说结婚前他曾在纸上将结婚的“好处“与”坏处“逐一列出比对,最终,他选择结婚。
话说回来, 这种拿pros and cons画表格来决定结婚的老公, 可能多数女性是接受不了吧? 不过, 对方毕竟是比尔盖茨。
1995年,梅琳达与比尔去中国商务旅行,出发前,梅琳达发现自己怀上第一个孩子。 为了不让比尔在中国之行中分心,梅琳达一度决定先隐瞒怀孕的消息, 但最终她还是在临行前告诉了比尔。
梅琳达曾在自传中,和一些采访中透露,她的很多决定必须考虑到比尔要在微软和家庭两方做出的权衡。比尔盖茨对微软和慈善事业的投入,使得 他作为父亲在三个孩子成长历程中参与的不够多 ,而因为他们家庭的知名度和财富指数, 她不得不让自己适应“公众人物”身份,还要努力让三个孩子不因父亲的特殊地位和拥有巨额财富而偏离正轨。
任何婚姻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各种因素组合在一起达成的。而无论年龄、 社会 地位、财富,任何人也都有权力活出真实的自己。相信这对夫妇给世人带来的积极影响远大于这次离婚事件的负面效应。
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己,认真面对自己的婚姻, 毕竟人生只有一次。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
尽管查理·芒格谦逊地认为“就算没有他,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非常漂亮”,但巴菲特可是对他的这位合伙人赞誉有加,他自认“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教我只买便宜股票,查理却让我改变了这种做法,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雷厄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
芒格的投资哲学
查理·芒格是如此的谦逊低调。他是投资大师巴菲特的多年亲密合作伙伴,伯克希尔公司的第二号人物,但相比巴菲特,很长时间内芒格并不为多数人所关注。这与芒格刻意为之的处世态度不无关系,他总是把光芒留给巴菲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个例证就是,每年当上万名股东从世界各地来到奥马哈参加伯克希尔公司年会时,这两位公司第一、第二号人物会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股东的提问,但通常都是巴菲特在侃侃而谈,以至于1998年9月,在为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而召开的特别大会上,巴菲特真的将一个纸板的芒格照片放在主席台上,用录音播放了多遍芒格那招牌式的口头禅:“我没有什么要补充的”。这当然是巴菲特-芒格式的幽默了,但芒格谦逊低调的品质却可见一斑。
尽管芒格谦逊地认为“就算没有他,巴菲特的业绩依然会非常漂亮”,但巴菲特可是对他的这位合伙人赞誉有加,他自认“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教我只买便宜股票,查理却让我改变了这种做法。这是查理对我真正的影响。要让我从格雷厄姆的局限理论中走出来,需要一股强大的力量。查理的思想就是那股力量,他扩大了我的视野。”
我们先来看看芒格推崇的几个重要的投资原则:逆向思维,凡事总是反过来想;拥有良好的性格,毫不焦躁地持有看好的股票,并保持浓厚的兴趣去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能力圈”中做投资,并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圈;等待好的投资机会出现,一旦出现,倾全力集中投资。我们会发现,这些投资原则中不无巴菲特选股思想的影子,这是对的,因为芒格与巴菲特堪称当今投资界最佳的二人搭档。正是两人的默契合作才有了伯克希尔公司的今天。
但如果事实只有这么多,那就低估了芒格的贡献。实际上,的确是芒格特有的投资哲学影响了巴菲特,并让他们赚了大钱。世人皆知巴菲特的老师是格雷厄姆,其提倡“捡烟屁股”的价值投资理念更是被巴菲特发扬光大。而芒格的一个重要投资哲学则是买价格公道的成长股,他甚至认为股价公道的伟大企业比股价超低的普通企业好。正是芒格的影响才使得他们不至于错过很多伟大企业的投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讲,巴菲特的投资风格是价值投资,而芒格的投资风格更像成长投资。进一步而言,这两个伟大的投资者联手打造的伯克希尔风格是什么呢?无疑是两人智慧的完美结合,那就是特有的,经受过业绩检验的伯克希尔风格。我们国人皆知的巴菲特对比亚迪(行情,资讯,评论)的投资,就是来自于芒格的说服,而这笔投资也很明显带有强烈的芒格风格。
超越投资的智慧
任何间隙,都会发现芒格手中拿着书在阅读。
正是广泛的阅读,使得芒格不仅拥有普世的智慧,还使得其文采非凡,阅读其所做讲稿,我们会发现每隔几页就会出现某些哲学家、思想家、经济学家等的一些例子与警句。相信阅读本书的读者也会不时停下来浏览在页面中对某位大师的介绍。
芒格跨学科的普世智慧,不仅包括了对物理、数学、经济学,还包括了心理学、行为金融学的涉猎阅读。芒格在《论学院派经济学》以及《人类误判心理学》的讲稿中分别对当前的经济学、心理学研究与教学中存在的重大缺陷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批判。
正确认识这些跨学科的普世智慧的目的,当然会对芒格的投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这种阅读带来的洞察力,使得芒格在很多年前就预测了金融危机的到来,预言了滥用股票、期权等财务手段对市场带来的致命伤害。正是基于这些普世智慧,芒格还多次就慈善基金会的运作模式以及基金管理行业中存在的致命问题给出批评,比如不合理的激励机制等等。尽管其评价的对象是美国的同行,但作为在国内基金行业从业多年的我们来说,也有着深刻体会。看来不仅我们,我们的美国同行都有同感,那就是巴菲特难学、芒格更难学。
欣赏芒格的投资成果显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真正需要学习与领略的应是成为投资大师所要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以及如何掌握这些要素。幸运的是,《穷查理宝典》就是这样一本书,这是迄今为止全面介绍芒格思想与伦理价值的唯一一本书,读后感《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顺便一提,目前有关芒格的书仅有两本,另一本重点对人类思维的影响因素、形成芒格总结的“误判心理”的深层原因及改进方法进行了探索。
下面我来谈一点心得:探索超越投资的智慧,尤其是那些普世智慧,是芒格倾其一生做的事情。正应了中国那句谚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芒格在不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之外,还致力于对下一代,尤其是学院的学生孜孜不倦地进行教诲。
芒格认为投资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某一个学科的专业知识所能达到的,相反,需要基本、普世的智慧,所谓普世智慧是指在人头脑里形成的由各种思维模型构成的框架,也就是“多元思维模型”,这种框架需要跨学科的学习方法才能获得。而芒格认为传统的教育,哪怕是哈佛、斯坦福这些高等学府都没有传授给学生们这种普世智慧,因此,人们需要通过自学来获取,而最好的自学方式是所谓的“拿来主义”,就是通过看书阅读,广泛地吸取各学科中作出贡献的前人的思想。
一个人只应该做其能力圈中能做的事情,才是成功之道,而通过持续的读书学习,则是最好的拓展我们能力圈的方式。读书在芒格眼中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情,我们会发现芒格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与书为伴,无论是在等车、等用餐、等开会的任何时间。
坚守的道德准则
对普世智慧的探讨理所当然地包括了对道德、价值观的思考。芒格无疑是一个诚实正直的人。他以本杰明·富兰克林为楷模,不仅推崇富兰克林的博学,更推崇其正直的人品。富兰克林是美国的伟大先驱之一,精通政治、经济、天文、气象等学科,他曾以查理作为化名,在每年出版的《穷查理年鉴》中探讨了很多人生哲理以及做人的道理,比如“空麻袋立不起”等等就是富兰克林留下的名言警句。芒格也以穷查理自诩,其用意自然是以富兰克林为榜样。
芒格坚持的处世道德中首要的一点就体现在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上,芒格认为,跟比自己品行、能力优秀的人在一起共事,才能让自己更优秀,并要信任合作伙伴。芒格与巴菲特这对搭档对这点深信不疑,彼此收益颇多。
尽管美国文化中奉行“法不禁止即可为”,但芒格却坚守着自己的道德底线,很多事情是他与巴菲特都不屑于做的,那些事情自然包括了芒格极力批判的华尔街上的种种丑闻。正是这种坚持原则的道德观,让芒格能独立于肮脏的金钱交易之外,以洞悉真相,并回避潜在的风险。
芒格乐善好施,早在多年前就对家乡的中学进行了资助,帮助建立新的校舍,他甚至亲自设立了校舍,做好事除了帮助别人之外,芒格在设计校舍过程中用到的建筑学知识,自然也构成了其普世智慧的一部分。
芒格还特别推崇西方《圣经》以及东方孔子的思想中的价值观。这不仅体现在芒格对华尔街各种丑陋现象的无情揭露与批判上,更表现在以身作则方面,如其推崇的孔子所做的,致力于孜孜不倦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之中。
对投资界的影响
正如中国的崛起过程中,已经成功地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与企业家,比如比亚迪公司的王传福、腾讯公司的马化腾等等;同样道理,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也必然会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投资家。
芒格与巴菲特这些优秀的投资大师的智慧思想正在,也已经影响了当今投资界的一大批人。也正是在巴菲特、芒格这类投资大师思想的传承下,当前做投资的中国人中已经涌现出一些优秀人才,比如芒格的合伙人李路、高瓴资本管理公司创始人张磊、旅美独立投资人步步高(002251)总裁段永平等等。
投资理念的传承与发扬,理所当然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是一样的道理,智慧,尤其是普世智慧的传播是没有种族、没有国界的。我们回想科学家钱学森从美国学成归国为祖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往事,相信在投资界中这类似的一幕也必然会发生。
一个很明显的佐证还来自于以下事实:这几年来在伯克希尔股东年会上,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股东越来越多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因此,在这一趋势下,在未来中国做投资的人中,尤其是在中国本土,更多的优秀投资人才,甚至是投资大师的涌现,也将是必然。
(来源: 中国证券报
)
★仅供参考点击查看-全部海龙王博文/我的微博★
★复利是第八大奇迹,每年存1.4万如何成亿万富翁
用大智慧Level-2的DDE把握看大势,找热点,抓龙头
〔查理·芒格《穷查理宝典》读后感:超越投资的智慧〕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买基金收益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很难吗?如何看待平均年化收益率?
; 基金投资市场上有一个平均年化收益的概念,比如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普通股票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是42%左右,于是就有很多投资者认为,自己想要做到高于这个平均收益水平应该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因为只要选到一支收益中等偏上的基金就持有一年就可以了。
或者是说整个基金市场投资者购买股票基金平均年化收益是12%,那么如果自己买基金,想要超越这个平均数是非常简答的事情,但是,事实上,我们往往容易被这个平均数误导。
在心理学上,绝大部分人要觉得自己比普通人更加聪明,在投资中,也觉得自己能战胜大部分投资者,不是被割韭菜哪一个,而实际上,我们会普遍存在高估自己的情况,同时,这个平均收益的数据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因为市场是实时变动的。
查理·芒格曾说过:生活中亘古不变的规律是,只有20%的人能跻身前五分之一。
我们再来看一看平均收益这个概念,有这样一个数据,2007年的大牛市中,有30%的投资者是亏钱的,但是我们并不知道市场上投资者们的平均收益率是多少。
众所周知,股神巴菲特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0%左右,但是,这个收益率对于很多人来说仍然看不上,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身边总一个一个人或者是一些人一年就赚了十倍甚至更多。
在考量一支基金的时候,我们会关注基金的收益率数据,尤其是长期平均回报,但是,长期回报率不等同于预期回报率,假如一支基金过去10年的年化收益率是20%,我们不能预期今年就应该取得20%收益率。市场本身是波动的,历史收益率永远不等于未来,我们要关注的是历史收益率的来源是什么。
关于芒格1975年基金市值和芒格在中国投资股票的基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