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净亏损23.8亿元(小鹏汽车盈利情况)

本文目录一览:

小鹏汽车的2021:新势力中卖车最多,亏得也最多,卖一辆亏5万

横向对比“蔚小理”三家造车新势力的2021年财报,小鹏 汽车 (09868.HK;XPEV.US)最晚发布,销量第一、亏损也是第一,产品最多、营收却在垫底。

3月28日晚间,小鹏 汽车 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公司2021财年总收入为209.9亿元,同比增长259.1%;净亏损48.6亿元,同比扩大78%;全年毛利率12.5%,同比增7.9个百分点;总交付量为9.8万辆,同比增263%。

2022年3月1日,湖北宜昌,小鹏 汽车 专卖店。图据IC photo

在随后的财报电话会议中,小鹏 汽车 创始人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的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他还透露,2023年将实现高速和城市内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同时还将推出两个全新车型平台及其首款车型。

小鹏 汽车 此前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宣布涨价1.01万-2万元。何小鹏表示,相信1-3个季度左右材料价格会有一定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财报发布的当晚,发生了小鹏G3起火事件。小鹏 汽车 对此回应:“3月28日晚,何先生的2019款G3在深圳市龙华区某小区发生火情,未有人员受伤。目前消防部门已完成现场的处置。我们高度重视用户权益,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事故原因调查,持续跟进后续结果,并协助客户处理后续相关事宜。”

“蔚小理”中的销量冠军和亏损王

研发投入占比第一

2021年全年,小鹏 汽车 总营收为209.9亿元,同比增259.1%,其中 汽车 销售收200.4亿元,同比增长261.3%;净亏损48.6亿元,同比扩大78%。

其中,小鹏 汽车 第四季度营收85.6亿元,同比增长200.1%,环比增长49.6%;净亏损12.9亿元,同比扩大63.5%,环比收窄19.3%。

小鹏 汽车 全年累计交付98155辆,同比增长360%;其中第四季度交付41751辆 汽车 ,同比增长222%,环比增长63%。2022年第一季度的交付指引为3.35万-3.4万辆,有望连续第三个季度蝉联交付冠军。

若以全年净亏损额除以全年交付量简单计算,2021年小鹏 汽车 每卖出一辆车,就要亏损约4.95万元。

小鹏 汽车 全年毛利率为12.5%,上年为4.6%;其中车辆毛利率为11.5%,上年为3.5%。小鹏 汽车 2021年第四季度 汽车 毛利率为10.9%, 2020年同期为6.8%。

横向对比“蔚小理”三家,小鹏 汽车 是销量最高、亏损最多、营收最少、单车毛利最低、现金流最少的一家,也是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一家。

2021年,蔚来(09866.HK;NIO.US)和理想(02015.HK;LI.US)的全年销量分别为9.1万辆和9万辆,小鹏为9.8万辆;蔚来和理想的营收分别为361.4亿元和270.1亿元,小鹏为209.9亿元;蔚来和理想的净亏损分别为40.16亿元和3.2亿元,小鹏为48.6亿元;蔚来和理想的单车毛利率分别为20.1%和20.6%,小鹏为11.5%;蔚来和理想的现金流分别为554亿元和501.6亿元,小鹏为435.4亿元。

2021年,小鹏 汽车 的研发投入为41.1亿元,同比增长137.6%;蔚来与理想分别为45.9亿元和32.9亿元。从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小鹏 汽车 的研发投入比为19.6%,高于蔚来的12.7%和理想的12.2%。

中长期目标是提升整体毛利率到25%以上

接下来,小鹏 汽车 将提升毛利率列为重要目标。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的中长期目标是将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到25%以上。

3月26日,何小鹏在第八届中国电动 汽车 百人会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看来,(涨价)没有影响我们的销量。”他表示,当前的涨价幅度对小鹏 汽车 来说比较合适,涨幅小的车企可能有一些新的方法能覆盖成本,今年小鹏 汽车 会逐步将主要产能放到毛利更高的车型上。

据悉,小鹏 汽车 今年三季度上市发售的中大型SUV G9,会进入更高的价格区间。2023年,小鹏 汽车 还将推出两个全新车型平台及基于此的两款车型,会将帮助公司获得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并在增长潜力巨大的中高端市场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何小鹏透露,PT生产样车已经从工厂下线,将在2022年三季度上市。受益于新车型等的高毛利率,公司整体毛利率未来将会结构性改善,在规模效应和经营杠杆帮助下,各项费用率也将持续下降。

预计电池供应紧张明年才会缓解

小鹏 汽车 计划在2023年正式推出智能辅助系统Xpilot 4.0,实现高速和城市内全场景的智能辅助驾驶,预计Xpilot 4.0将来在销售车型中的渗透率将超过50%。预计到2023年,至少有4款小鹏车型支持该系统,并将逐步统一小鹏 汽车 新车型的智能辅助驾驶硬件和软件平台。

对于供应链问题,何小鹏表示,小鹏 汽车 在去年曾做过数百个替代方案以保障供应稳定。同时他提到,在电池供应方面,多供应商模式在保供和成本方面体现出了非常大的价值。何小鹏认为,今年车企仍面临着供应链挑战,但中长期来看这将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部分P5用户因车辆延迟交付进行维权。小鹏 汽车 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延期交付的用户可以选择退订、改配或继续等待,目前暂无赔偿计划。

为了缓解电池供应链紧张问题,除了宁德时代(300750.SZ)之外,小鹏 汽车 选择了多个电池供应商,此前有消息称供应商包括中创新航、欣旺达(300207.SZ),但未得到官方承认。

对于电池供应,何小鹏称,去年多款车型大卖但交付速度很慢,主要是电池供应不足。尤其是磷酸铁锂电池的车型,本应该有更大的占比,但在去年的交付量中只占了非常微小的比例。

何小鹏表示,今年的电池供应依然会有较大挑战,明年二季度或三季度会有较大缓解。从今年以后,小鹏会与供应商联手,增强在电池短缺问题的防控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 汽车 尚未完成与供应商的电池价格谈判。此前一轮涨价是提前判断原材料和电池的成本将会增加的战术性地定价,以基本覆盖组件成本的潜在成本增加。

截至3月28日美股收盘,小鹏 汽车 微涨0.31%,报收27.14美元。3月29日,小鹏 汽车 港股涨1.64%,报收105.5港元。

责编 任志江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本文源自红星新闻

小鹏汽车提交IPO文件 股票代码为“XPEV”

在8月8日的凌晨,小鹏汽车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文件,将会在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XPEV”,申请的发行规模为1亿美元,承销商包括美银证券、瑞信、摩根大通等。

根据小鹏汽车提交的招股书显示,小鹏汽车联合创始人何小鹏持股比例为31.6%;阿里持股14.4%,为最大外部股东;夏珩持股比例为4.9%;顾宏持股比例为2.8%;何涛持股比例为1.6%;其他主要股东还包括小米、GGV纪源资本、晨兴资本、高瓴、红杉、卡塔尔投资局等明星投资机构。

在招股书上海披露了小鹏汽车的营收情况,在招股书上显示小鹏汽车自从成立以来一直没有实现盈利,也就是小鹏汽车一直亏损运营,在2018年小鹏汽车的净亏损为13.988亿元人民币,2019年净亏损36.917亿元人民币,2020年上半年净亏损7.958亿元人民币。

虽然小鹏汽车处于亏损中,但是年收入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在2019年小鹏汽车年收入为23.2亿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逾238倍,这样的幅度也说明,在未来小鹏汽车的增长还是无限可能的。

值得一提的是,小鹏汽车在上个月刚刚完成了C+轮融资,获得了5亿美元融资。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小鹏汽车自从成立已经经历了多轮融资,融资的总金额超过163亿元人民币,在A+轮与B轮融资中阿里巴巴具有参与。

最后就是,在2020年上半年,小鹏汽车累计销售4698辆汽车,在6月份的销量为1123辆。截至今年6月30日,小鹏汽车共有3676名员工。其中研发人员占比43%。最后就是,如果小鹏汽车成功在美国上市,那么将会成为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国新势力车企。

小鹏汽车“深陷泥潭”,亏损近30亿还能翻身吗?

随着新能源 汽车 逐渐火爆,入局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之一的小鹏 汽车 ,在前不久发布了2020年年报。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小鹏 汽车 的营收高达58.44亿元,其中 汽车 销售收入为55.47亿元。相比之下,2019年营收为23.21亿元, 汽车 销售收入为21.71亿元,可以说数据均实现了翻倍增长。

不过令人可惜的是,小鹏 汽车 仍然没有实现盈利。在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小鹏 汽车 2019年、2020年的净亏损分别为37.188亿元、29.918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前一直看好小鹏的高瓴资本跟纪源资本也均在去年减持了股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投资机构早早就会减持小鹏 汽车 股票呢?是否跟企业一直处于亏损有关?

小鹏 汽车 资本市场遇冷,只是因为亏损吗?

关于小鹏 汽车 在资本市场遇冷一事,业界内部的争议还是比较多的。有业内大佬认为,小鹏 汽车 遇冷跟持续亏损有关,毕竟小鹏上市之后投资人一直在等待回报,但事与愿违。尤其在去年年底,美国做空机构就大肆唱空在美上市的中概新能源 汽车 股,小鹏 汽车 自然也深受其害。在糟糕的大环境影响下,小鹏 汽车 股价从74美元一度下跌到了25美元,市值随之大幅缩水。

不过,在资本市场受冷的小鹏 汽车 ,却在产品销量上实现了一定提升,所以小鹏 汽车 在近期的股价也出现了反弹,不过距离最高的74美元 历史 股价,仍然有很大差距。

在谈到资本市场对小鹏 汽车 的态度转变上时,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造车本身需要大量的资本和人才,毕竟 汽车 跟手机不一样,不管是设计、生产等供应链环节,还是从营销、销售到售后,远远要比手机复杂的多,不过替换周期也要比手机更长。

而小鹏之前之所以能够打动众多投资人,主要在于小鹏提出要在智能化体验上寻找差异化创新,而从目前市售产品的体验来看,其实际体验效果虽然不错,不过问题是,随着入局造车的 科技 企业越来越多,小鹏 汽车 在智能化上的优势还能保持多久?恐怕就不好说了,尤其在华为、百度这些 科技 巨头加入后,造车新势力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产品力撑不起市场表现,一切只是空谈

稍懂市场营销的人都应该知道一句话,“销量即是一切”。虽然早几年新能源车还属于跑马圈地的阶段,补贴满天飞、竞争压力小、资本热度高,当时就算没有量产车,PPT只要写得好,一样可以让投资人排着队往里投钱。

不过,现如今的境况就大不一样了,传统 汽车 厂商也开始逐渐发力新能源 汽车 ,再加上像特斯拉这种海外造车新势力也进入到中国市场,同时跨界造车的企业跟平台纷纷加入“造车”行列,造车新势力们可谓是如临大敌。毕竟市场就那么大地方,虽然前景看似一片汪洋蓝海,但实际上从目前入局者的数量来看,已经接近饱和了。

单就小鹏 汽车 来说,如果是跟自身相比,那么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同横向和同级市场相比,其实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端倪的。比如小鹏P7的销量在同级市场中优势并不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小鹏P7在今年3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中,位居第13。而在小鹏之前的,还有蔚来、理想跟比亚迪。

要知道,当初小鹏 汽车 标榜要做新能源市场中的小米,试问小米要是靠这种销量,怎么可能成长为今天的庞然大物?要知道,从价位、空间、内饰豪华程度以及配置来讲,小鹏P7都妥妥盖过了特斯拉Model 3,甚至平心而论,小鹏推出的NGP自动驾驶导航辅助系统也要比特斯拉NOA更适应国内的道路。这点大家还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试驾视频,并非信口开河。

但是,从市场反响来看,别说Model 3了,就连比亚迪汉都比不过。市场表现如此,想必投资人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之中。

技术优势“靠友商”,小鹏 汽车 何时才能翻身?

咱要说 汽车 销量不行,可以归结于消费者习惯尚未养成。那起码也得在技术上努力钻研一下吧,别光靠PPT“画饼”。事实上,小鹏 汽车 确实有技术,尤其在自动辅助驾驶上,但是在前段时间,小鹏 汽车 跟特斯拉之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摩擦事件,引起了业界一片哗然。

这件事主要源于特斯拉前任首席计算机视觉科学家、现小鹏 汽车 员工曹光植博士。曹博士从特斯拉跳槽进入小鹏 汽车 ,并负责自动驾驶视觉感知业务。但在2019年3月,特斯拉却在美国正式起诉曹光植,认为他在将相关自动驾驶源代码库的压缩文件进行了备份、储存,并还窃取了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技术源代码提供给了小鹏 汽车 。

为此,特斯拉还要法院强制小鹏 汽车 公布其自动驾驶源代码,不过小鹏 汽车 果断选择拒绝。但据某位业内资深人士向我们透露,二者之前的自动驾驶技术在之前确实极为相似。不过,咱们也不能听别人的“一面之词”,对吧?不过,究竟有没有“借鉴”过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想必小鹏 汽车 内部员工心里应该非常清楚。

当然,小鹏 汽车 在创新领域也不是一事无成,毕竟还搞出了“飞行 汽车 ”。不过从目前国内形势来看,就连无人机飞行都有限制,这个“飞行 汽车 ”究竟何时能够商用就不得而知了。

当今之计,我们建议小鹏 汽车 应该在技术研发上尽快实现新突破,毕竟销量比不过,技术再拼不过,你让投资人相信一个不可能“飞起来”的“飞行 汽车 ”?是不是有点太想当然了。当然,如果小鹏 汽车 在技术上遇到瓶颈不好突破,那么不妨找一些合作伙伴,譬如说以技术服务商身份入局造车的华为,假设小鹏 汽车 能跟华为联手的话,相信肯定对其销量有所助益。

写在最后

从小鹏 汽车 当前的处境来看,新能源 汽车 风口迟早退热,而众多 科技 巨头却纷纷加入战局,不光竞争将越来越激烈,资本市场的注意力也会被最大程度分散。时间不等人,如果小鹏 汽车 也能跟比亚迪一样搞出来“刀片电池”这样的设计,即使充满争议但资本市场仍然愿意“抛出橄榄枝”,但如果不能,真不如趁早另谋退路,千万不要忘记,“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净亏17个亿!小鹏汽车,危机重重!能否成功自救?

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的话,能否成功自救呢?我觉得吧,在短时间之内那么基本上是不可能成功自救的,因为在汽车这个行业来说,那么投入研发的这个资金是非常的多的,那么想要自救的话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因为汽车这个行业呢那么是有一定的这个周期,那么才能够成功的研发出一款新的产品推入的市场,那么这个过程的话需要的时间是蛮长的,所以说想要成功的自救的话,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才能够成功的自救,毕竟汽车这个行业不是在一夜之间就能够颠覆的,所以说即使是能够成功自救,那么也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才能成功自救

需要很长时间

像汽车这个行业的那么不是像其它的行业,那么可能在一两个月之间就能够成功的颠覆整个行业的这个情况,而是需要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那么才能够让他们自救成功,因为汽车这个行业的话是需要一定的沉淀,并且加上充足的实力,那么在一定的时间之内,那么才能够成功的自救,即使他们现在出现了这种状况的那么,经过很长的时间的发展的话,那么我相信他们是能够成功的自救的,毕竟以他们的这个实力来说,自救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具有充足的实力和底蕴

对于一下能够做汽车的这些企业的,那么他们都有这个充足的实力和这个深厚的这个底蕴,那么即使他们现在亏损了这么多,那么他们也是能够自救成功的,只不过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救,因为汽车这个行业不像其它的行业,那么汽车这个行业的话,想要成功自救,那么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正在说,以他们的这个实力和底蕴来说,那么是能够成功的,自救不过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毕竟像汽车这个行业的那么想要成功的研发出一款新的产品并且推入到市场的话,那么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才能够成功的研发出一款产品并且推向市场

发布于 2022-12-04 20:12:12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46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