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点球没给(伊朗和丹麦足球比赛放弃点球)

本文目录一览:

97年十强赛国足主场2:0领先伊朗,什么原因导致最后2:4输球?

那场比赛,我记忆犹新啊!时至今日我还记得当时2:0以后的胜负手!中国打的451阵型,首发:守门员区楚良,左后卫孙继海,右后卫毛毅军,中后卫张恩华,范志毅。左边前卫姚夏,右边前卫李明,攻击前卫于根伟,后腰马明宇,李铁,前锋黎兵!

1.老生常谈的体力问题,中国球员大多数体力不足以应付90分钟的强度比赛,这是第一场比赛,大家很兴奋。60分钟后,中国球员开始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2.主教练换人有些按部就班,没有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我记得十强赛之前的热身赛就是这个首发,然后60-70分钟上,高峰,隋东亮,李金羽!60分钟于根伟抽筋,隋东亮替换。姚夏抽筋,李金羽替换。然后上了高峰下了黎兵!当时2:0领先,真不应该上隋东亮和李金羽!这时候场上球员思想开始不统一了!有的想防守反击,有的继续强攻!

3.那场比赛,姚夏发挥是真好,姚夏在左路冲的马达维鸡鸭根本攻不到前场!假如当时戚务生用徐宏(稳定)换下姚夏,把马明宇(体力好,能攻善守)推到左路,让范志毅(体力好,身体好!)顶到后腰肉搏,用彭伟国换下于根伟,来控制中场,最后用高峰换下李铁及(那会儿,李铁已经有些懵逼了,覆盖不到位了!),把黎兵(身体好,体力好)撤到后腰!或许会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这是个人的一点妄想,不喜勿喷

从于根伟和姚夏下场开始,局势彻底逆转。于根伟对伊朗后防线的压制作用有多大,至少需要一个后腰和一个中卫来盯防;姚夏的速度牵制了马达维基亚,使其不敢助攻。很不幸,于根伟受伤,姚夏被替换,伊朗后场压力顿时减轻。巴盖里频频上抢,马达维基亚放肆助攻,只剩下范志毅、孙继海疲于奔命,完全陷入伊朗人的进攻节奏,被逆转毫无意外!

很荣幸,那场比赛看了直播,可以说,2:0领先的时候,心里是真的激动,可实力上的差距很快就体现出来了,这不是一两个人之间的差距,也不是斗志上的差距,跟现在的国足相比,不说观赏性,就是精气神都不一样,但唯一不变的,还是从领先到被扳平,再到落后,心理上的落差放在世界上任何一种比赛中,都会留下阴影,比较著名的就是欧冠决赛的伊斯坦布尔奇迹夜,AC米兰大翻盘利物浦,相同的过程。

所以,从个人角度看,这场比赛国足失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整体实力上还是跟伊朗有差距,主场作战,开场三把斧,很快取得领先,但伊朗人并未心态失衡,看着几位核心球员的串联以及整体的组织逐渐控制了比赛节奏。足球比赛就是这样,谁控制了节奏,谁就有更多的机会,再把握住机会,结局也就不难想象了。

2.国足的教练水平还是低了,戚务生作为国字号教练,水平还是跟国际教练有差距,尤其在那个年代,足球的整体技战术水平往往在低水平球队中体现的很重要,俗话说的个人能力能力不够,就需要整体来凑,莱斯特城英超夺冠的奇迹就充分证明了这点,当时莱斯特城夺冠,队中有超一流球星吗??没有,但球队整体实力均衡,技战术应用得当,整体配合默契,将足球这个团队运动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而这场国足比赛,虽然场面比现在的国足好看的多,但从伊朗队的进球来说,还是将后防线的问题暴露无遗,说明国足的整体配合还是有明显问题嘛。那么这集中起来还是体现在教练的水平上。

3.就是我们强调的如何在逆境中作战,恕我直言,国字号运动队伍,无论足篮排还是其他运动,一旦落后,思想状态一崩溃,一个人会传染给整支球队,这个也是我们国字号运动团体项目的通病,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这里不得不表扬一下c罗,世界杯上3:3绝平西班牙就充分展现了总裁的意志品质,真的是力挽狂澜,整支球队都因为他坚持了下来,这也就是亮剑精神,现在的国足,更不想说了,心理更脆弱。

综上所述,个人观点,肯定不全面,而且个人意识较浓浓,欢迎热爱国足之人查漏补缺。

97年十强赛是当时中国队的第一场比赛,赛前全国球迷媒体空前关注,因为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以来第一次冲击世界杯,大家给予了厚望,毫不夸张的说这场比赛是在万众瞩目下进行的。

这场比赛已经过去20多年,我对比赛的记忆已经有一些模糊,但是一些细节我还是有印象。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几个镜头:1,比赛中中国队2:0领先后主教练戚务生站在场边挥手让大家回防,脸上表情即兴奋又紧张。2,伊朗队边后卫马达尼基亚下半场突入中国队半场如入无人之境,以及精彩的远射,打的全场中国人鸦雀无声。3,全场高呼换李铁(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奇葩的是主教练还真的换了,结果中国队场面更加难看。4,下半场中国队体力急剧下降,好像有好几个人抽筋。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场比赛,或者看整个十强赛,中国队,包括足协主教练和球员,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脆弱的孩子,状态起伏不定,情绪也起伏不定,而且极度缺乏自信。不可否认,当年那批球员在亚洲是具备相当的实力,或许是比赛经验少,或许是主教练能力差,根本就不能拧成一股绳,体现在比赛中球员各打各的,想赢怕输,很多机会都错过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其实我们出线的机会是最大的,只是被我们自己提前放弃了。打沙特的时候必须要赢得比赛口号居然是保平争胜,真是让人无法理解…

从第一场输给伊朗的比赛可以反应整个十强赛中国队的状态:主教练能力差,足协乱指挥,球迷瞎起哄,球员比赛经验少抗压差,所以说那届比赛中国没有出线是正常的。

97年十强赛首战,国足在主场先赢后输,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1998年法国世界杯亚洲区预算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后国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

1994年开启的中国足球职业化,让足球这项运动火遍了神州各地。客观上说,职业化对中国球员的技战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质变的程度。

但火热的职业联赛,已经94/95两年间多次战胜世界强队的的商业比赛,造成了从足球从业者、媒体到球迷一致对国足实力的高估。

这从时任国足之教练戚务生对十强赛对手的判断就能看出一二。在他眼中,同一小组中,实力在国足之上的只有沙特和伊朗两队,科威特和国足实力相当,卡塔尔则明显弱于国足。但在后来的比赛进程中,正是对卡塔尔的低估,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当然,这是后话。

客观上分析,1997年十强赛国足的分组结果,是最近数届世界杯预选赛中比较差的一次。国足和四支西亚球队分在同一组,需要四次劳师远征飞往西亚,而对手只需要长途飞行一次。西亚球队之间一直以来的默契,也将对国足非常不利。

这届十强赛,在国际足联的决定下,采用了之前预算赛极少采用的主客场赛制,这虽然和联赛赛制有相似之处,但在国家队层面上对国足来说是个新的挑战。

在高估自己适应能力的前提下,国足教练组决定临战变阵,将一直以来的442打法换成451,并启用于根伟和姚夏两名新人。新阵型在热身赛上表现尚可,但到了压力倍增的正式比赛,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刚刚开始职业联赛四年的中国球员,其实适应能力很差,足协和教练组自视过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在大赛前,按照正式比赛的节奏安排热身赛是惯常的做法。当年的世预赛,除了轮空的轮次外,没两场比赛之间的间隔一般是一周左右。但为了预防热身赛造成伤号不能及时恢复,国足把最后一场热身赛和首场比赛的间隔拉大到了12天,对球员适应能力的高估,造成了首场比赛在压力之下体能过早透支,比赛最后阶段被对手拖垮。

另外,当年足协的情报工作可谓一塌糊涂,既没有正确获得卡塔尔队实力的情报,连小组赛最强对手之一的伊朗队主力情况都没有搞清楚。以至于比赛中被马达维基亚打了个措手不及,赛后教练和球员都没搞清楚对方这个厉害的“2号”是从哪冒出来的。

现在来看,1997年十强赛的失利是十分遗憾的,当时国足正处在上升期,如果能正确估计自己和对手的实力,做好细节工作,中国足球冲出亚洲可能会提前四年。

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其实那场比赛真的是挺可惜的,那届国家队基本荟聚了甲A各队的头牌,范志毅、徐弘、高峰、姚夏等等吧。而且当时国足还基本属于亚洲一流球队,拥有主场之利的国足其实还是挺强的,可惜最后被逆转。

那场比赛凭借李明和范志毅的进球两球领先,但是当巴盖里罚中阿里代伊制造的点球后风云突变,我们有点自乱阵脚了。戚务生连续用高峰,李金羽,隋东亮换下黎兵,姚夏和于根伟。这三个换人尤其姚夏的下场我觉得是绝对的转折点,马达维基亚一下就活过来了,两记远射彻底让中国迷茫了。。之后国足就是一片混乱4:2也就顺理成章。

那场比赛输了我觉得原因有三, 一 2:0之前过于兴奋,体力分配不匀导致后边和伊朗人的比拼完全处于下风; 二 戚务生作为主教练思路并不清晰,临场指挥太差了。姚夏当时在场上作用非常明显,马达维基亚在姚夏在时被压制的比较厉害,几乎没有什么助攻,而姚下场后马达维基亚彻底复活。而隋东亮和李金羽,作为四小天鹅是有天赋但对伊朗这种对手完全发挥不了特点,换人后被压制也很正常了; 三 老生常谈的心态问题,米卢说过“中国球员很有实力,但是到场上却发挥不了正常水平的一半”这就是我们的现实,过于紧张导致根本发挥不了自身实力,而02年米卢带给中国的最大的就是心态的改变,让国足变得更像自己才能出线。那场被追了一个后我们心态就已经变了,到2:3彻底不知道怎么踢了,后边对卡塔尔也是这问题,所以脆弱的心理建设才是当时国足的致命弱点。

首场比赛国足取得梦幻开局,先是获得一个点球,范志毅罚中1:0领先,随后李明门前劲射球进2:0,这么顺畅的比赛是任何队员教练和媒体都不曾料到的。随后国足的老毛病又犯了, 领先不会打,遭逆转也没有良策应对来取胜。 下半场姚夏受伤是一个转折点,范志毅出脚过大,被巴盖里打进一个点球,队员教练心慌了,以前被姚夏压制的小将后卫马达维吉亚大胆插上进攻,连进两球,特别是他的第二个进球,三十米远射令守门员区楚良防不胜防。至此国足算彻底蒙了,戚戌生也没见过这场面,是攻是守也没主意,队员们更不统一思想了, 经过六十多分钟激烈拼抢,国足体能到了极限,多人抽筋, 趁国足疲态被阿里代伊打进一球,以2:4遭大逆转。

主教练都是运动员出身,[紫薇别走][鄙视]【没有学习过先进的足球思念,真正的国际大赛经验不多(尤其胜利经验)。他 自己没有拿主意的担当】,听从观众的 换李铁的呼声 ,导致中场防守力度直线下降。合理安排体能强的队员先依次出场也行,还有蔡晟,宿茂臻的头球优势也没有利用。 我们屡次遭遇黑色X分钟,主教练执教能力欠缺,【应对突发情况毫无办法。在进球后适当地加大针对防守是正确的,体力已透支】。

别忘了伊朗有后法制胜的传统,在96年亚洲杯上韩国以2:1领先,代伊大爆连连进球,以6:2大胜,实力是胜利保证。

总之,西亚人的 [吐血][发怒] 【国与国合伙把国足挤出去了。还是实力,指挥水平,战术按排都有问题,胜卡塔尔一场也出线了,许多如果不可能重来,各方面工作没做好】。换米卢,里皮级的教练肯定出线,和伊朗只差一分,太可惜了。

那场比赛我也看了,看完后和同学喝了一箱啤酒,真是沮丧透了!

当时大家分析了很多原因,从技术到心理再到教练的进场指导,还有人说足协的压力。

后来冷静下来,我想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定位不准。

当时从媒体到足协,对教练和球员都是有影响的,我们定位要夺第一。第一场主场要胜利,没有失败的预案,没有在赛前分析透彻第一场输了怎么办,各队互相之间的胜率多少,更没有分析每一场可能出现的情况,大家都给球队打气,却没想到怎么给球队减压。

更有甚者,当时无人敢提出我们的目标是争第二。

过于看重第一,反而心态大起大落。

到后来,小组形式一片乱哄哄,倒数第二轮其实还有争第一的可能,足协和球队无人分析出线形式,大好机会又被挥霍。

一直能在上半场打进拥有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的伊朗队的中国队势力没问题,却毁在没头脑的教练和足协身上。

那场比赛最出名的一句话就是“换李铁”。场上一帮假球迷一喊“换李铁”,戚务生是个没主见的教练,还真把李铁换下了场,这是那场比赛的转折点。

李铁虽然射门不灵,有时在场上头脑不清楚,但他最大的特点是跑动积极不惜力,阻截能力强,防守面积大。李铁下场,中国队的后防线顿时吃紧,场上的队员看不住伊朗队的强力前锋阿里代伊和马达维基亚,让他们的水平得到了充分发挥。

那场比赛失利原因有很多,但换李铁应该是那场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场比赛距离现在已经超过20年,现在回忆起来记忆有点模糊,但作为当时在电视机前面亲自观看过直播的老一代球迷,我觉得还是可以发表点个人感受。

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网络和手机,体坛周报成为我们了解比赛动态的唯一方式。我记得体坛周报还用了很大一版介绍伊朗的阵容,提到了三驾马车代伊、巴盖里和阿齐兹,也顺带提到了边后卫马达维基亚。当时,赛前基本的预测是一场遭遇战,双方实力五五开,中国队是主场,略占优势。

比赛开始后,上半场双方互有攻守,整体保持均势,都没有很好的机会。上半场快要结束时,中国队获得一粒点球,带着1比0的优势进入休息室;下半场,右边锋李明一个凌空抽射,把优势扩大为两球。当时,我们一大群学生围在商城的电视机专卖区前面欢呼,险些让商场的工作人员赶走。谁知道,没过几分钟,伊朗也获得了一个点球,然后,马达维基亚一个远射,把比分扳平。这样大起大落之后,气势已经明显不在中国队这边。80分钟后,伊朗又连进两球,最终将比分定格为2:4,中国队首场失利,也间接导致了最终无缘世界杯决赛圈。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这场失利应该有如下几个原因:

1)中国队临场比赛经验存在不足,两球领先后,似乎思想有所变化,伊朗点球把比分缩小后,似乎更加加重了中国球员的精神负担。而且,60分钟后,中国队主场的兴奋劲过了,似乎有点疲惫,没能摁住马达维基亚,而他那个时候爆发彻底改变了比赛走势;

2)主教练经验存在严重不足,没能及时阅读场上形式,没能在关键时候做出调整。我记得整个十强赛,当时的教练戚务生都似乎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些换人总是被人指责,而他自己好像也没有特别坚定的想法。主教练的气质也决定了球队的气质。其实,当时如果是米卢做主教练,以他丰富的经验,我觉得结果应该不会是这样。

3)当然,伊朗人的铁血和坚韧也是值得赞赏。在客场比赛,面对亿万球迷的山呼海啸,面对两球落后的局面,伊朗人能够按照既定的技战术,把比赛扳过来,也说明了这个球队的底蕴和能力。

这场比赛也是中国队 历史 上比较痛苦的回忆之一;其实,二十多年后,我们在回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中国足球总是这么悲惨呢?也可能是中国文化中太在乎输赢,太在乎结果了。而这种在乎又传递给了球队和球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如果中国人的 娱乐 精神多一点,不要把比赛胜负看的这么重,结果会不会反而更好一些呢?

葡萄牙伊朗比赛过程?

葡萄牙与伊朗这两支球队多以防守反击见长,这样的足球风格势必会带来一场沉稳而不失精彩的碰撞。第3分钟,葡萄牙队率先发难,C罗禁区左侧得球后右脚劲射被伊朗队门将贝兰万德化解。

第9分钟,葡萄牙球员卡瓦略长传禁区,伊朗队后卫埃扎托拉西与门将贝兰万德配合失误,解围时将球送入葡萄牙球员马里奥脚下,马里奥将球打飞。贝兰万德对此防守失误非常不满,推搡埃扎托拉西发生争执随后平息。

第20分钟,伊朗队前场进攻,阿德里安-席尔瓦本方禁区前放倒哈伊萨菲,伊朗获得定位球,雷扎埃安主罚直接攻门稍稍偏出。

第33分钟,葡萄牙队格雷罗铲翻贾汉巴赫什,裁判判罚黄牌。伊朗队获得定位球机会,贾汉巴赫什主罚传中,埃扎托拉希头球攻门,葡萄牙门将帕特里西奥将球没收。

第44分钟,在迟迟无法打开局面的情况下,34岁老将夸雷斯马建功。他与阿德里安-席尔瓦在禁区前沿做二过一配合,前者拿球后,用招牌的右脚外脚背远射洞穿伊朗队球门。1:0,葡萄牙队暂时领先。

上半场比赛结束,葡萄牙凭借34岁老将夸雷斯马的进球1:0暂时领先伊朗队,葡萄牙队格雷罗吃到上半场两边唯一的一张黄牌。

易边再战。第49分钟,C罗在禁区内拿球后,被伊朗队队员埃扎托拉西绊倒。主裁第一时间并未判罚点球,但在观看视频助理裁判系统(VAR)后改判点球。C罗站上罚球点,他选择了踢右边半高球,但角度太正,伊朗门将贝兰万德将球扑挡后稳稳抱住,这也是本届世界杯罚丢的第三个点球。值得一提的是,C罗在世界杯的处子进球就是同伊朗队罚进的点球,但12年后,他却错失了这个由自己创造的点球机会。此时,比分依然是1:0。

比赛来到80分钟,双方互有进攻但并无建树。C罗与伊朗球员发生身体对抗,主裁判反复观看视频助理裁判系统(VAR)后,给予C罗一张黄牌。

第93分钟,伊朗队球员示意葡萄牙队球员禁区内手球,主裁判反复观看视频助理裁判系统(VAR)后判罚点球。伊朗队球员安萨里法德一蹴而就,比分改写为1:1。

紧接着,伊朗队塔雷米前场拿球,一脚劲射,球打到边网后出界,伊朗队错失了改写比分的最佳机会。

裁判哨响,全场比赛结束,C罗错失点球,夸雷斯马建功,伊朗点球扳平,葡萄牙1-1战平亚洲劲旅伊朗队。在B组同时进行的比赛中,西班牙2:2战平摩洛哥。葡萄牙以小组第二的身份晋级十六强,在接下来的八分之一比赛中,葡萄牙将面对南美劲旅乌拉圭队,西班牙将与东道主俄罗斯队争夺下一个8强席位。C罗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是否还能创造奇迹?这支葡萄牙队走多远,让我们拭目以待。

C罗点球不进,后果有多严重

继梅西之后,昨晨葡萄牙VS伊朗一战,C罗也在主罚点球时失手了,两位当世球王点球失手,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因为在世界杯这样的大赛上,倒在点球上的向来都以大牌球星居多。

点球失手 后果很严重

梅西与C罗点球不进,后果相当严重。梅西小组赛首轮射失点球,直接将阿根廷队推向小组赛出线都成问题的险境当中,C罗在与伊朗的交锋中点球不进,看似不影响葡萄牙的出线大势,其实后果同样严重。

如果C罗罚进那个点球,为葡萄牙扩大领先优势,他们将稳稳赢下比赛取得小组第一,但点球不进之后,给了伊朗最后时刻扳平比分的机会,葡萄牙就此成为小组第二。而在未来淘汰赛中,小组第一与小组第二的区别很大。

首先,如果取得小组第一,葡萄牙就可以避开乌拉圭在下轮淘汰赛中遭遇俄罗斯。俄罗斯是支外强中干的球队,他们仅仅是在主场打疯的情况下大胜了两支弱队而已。而乌拉圭整体实力沉厚,技战术体系与球星的个人能力远在俄罗斯之上,甚至可以说是非夺冠热门球队中最难啃的骨头,谁遇上他都会头疼。葡萄牙遭遇俄罗斯,基本胜券在握,现在要和乌拉圭火拼,葡萄牙毫无胜算。更严重的是,葡萄牙取得小组第二后,只能落位于上半区,从目前小组赛走势看,大多数强队都会进入上半区,比如巴西、德国、比利时、法国,还有乌拉圭,而下半区的强队只有西班牙与英格兰。C罗点球不进,直接将葡萄牙推入淘汰赛的危局当中。

为何大牌点球失手多

很多人搞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是大牌球员,越容易在点球线上失手?有三个原因。

第一,在常规比赛时间内,当一支球队获得点球机会时,主罚点球大多为球队的头牌。所谓夜路走多了难免遇到鬼,一般球员也可能失手,只是他们缺少失手的机会。在巴萨皇马两大豪强中,命中点球次数最多的是梅西与C罗,罚失点球最多的肯定也是他俩。

第二,就技术层面而言,点球要求的技术环节相对简单,大牌球星在综合能力方面肯定高出队友一大截,但具体到主罚点球上,大牌球星和普通队友相比没什么优势。梅西与C罗之所以在巴萨皇马成为当仁不让的点球手,是因为身为头牌射手,可以凭借点球赢得争取最佳射手的概率。

第三,最主要的一点在于,大牌球员在比赛中承受的压力数倍于其他球员,重压之下,他们更容易因心理上的微妙变化射失点球。巴西艰难战胜哥斯达黎加后,为什么其他巴西球员欣喜若狂,只有内马尔伏地痛哭,因为内马尔承受的压力是其他球员无法比拟的。梅西在与冰岛之战罚失点球后,据知情人士透露,随后的几天,他在队内很少讲话,相信争强好胜的C罗也不能轻易原谅自己。同样,1994年世界杯冠亚军决赛点球大战中,罚失点球的两位意大利球员是巴乔和巴雷西,攻守两位顶梁柱,是他俩联手将意大利带入决赛,功比天高,最后却在点球线上崩溃。

点球线上无阴谋

本届世界杯强弱差距缩小,小组赛的比赛强度前所未有,强队纷纷失手后,世界杯被博彩公司操纵的说法甚嚣尘上。尤其梅西、C罗罚失点球,网络更有梅西、C罗点球故意不中的阴谋论,所有这一切其实都是无稽之谈。

现在我想告诉大家,为什么赌球的人都在输钱?因为赌球是博彩公司一个躺着挣钱的数字游戏,他们已经通过严密的数字公式确保自己盈利,无需操纵比赛。简单地说,赌球的人如果保证自己的长期胜率在50%,那损失巨大,因为今天你7胜3负,明天3胜7负,就会发现盈利时的利润和亏损时的金额相差很大。所以,奉劝大家不要赌球,不仅因为违法,更因为在大概率上你是要亏损的,这与你的智商无关,与你的足球知识储备无关,更与比赛的真实性无关。那只是庄家给你设置的数字陷阱而已。

足球有没有假球?有。但要么是存在某种利益交换,要么是有人操纵比赛试图下注,都与庄家无关。而且假球在世界杯这种赛场是非常罕见的,希望大家能以阳光的心态观看世界杯,不要在灵魂深处非常主观地玷污这项伟大的赛事。世界杯原本就应该出现意想不到的剧情,如果只是按大家头脑中的强弱等级排座次,足球运动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魅力。

伊朗以1分之差遗憾出局,如何评价伊朗本届世界杯的表现?

就在比赛的最后一分钟,伊朗队仍然有机会改写本队参加世界杯的历史。塔雷米距离门前仅仅5米的位置,面对着葡萄牙门将的出击,一脚射在边网上。慢镜头回放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个球,最多偏差了半米不到,球进了伊朗就能淘汰掉葡萄牙挺进16强。可惜塔雷米近在咫尺的射门偏出,葬送了伊朗最后的努力和跻身16强的梦想,也将拥有C罗的葡萄牙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终场哨响,战斗了整整90分钟的伊朗球员坐倒在场地中央。塔雷米扑倒在草坪上掩面痛哭,看台上的伊朗球迷向着场上的伊朗队员鼓掌。虽然不是最完美的结局,但场上拼尽全力的11名战士,为自己赢得了享有这份荣誉的权利。

回顾B组的三场比赛,亚洲霸主伊朗队在这次比赛的表现相当不错,甚至可以用惊艳来形容。他们在第一场就凭借摩洛哥送上的绝杀乌龙大礼,最终1-0击败对手,取得开门红。第二场面对“传控大师”西班牙,伊朗队贯彻了主教练的战术意图,全场比赛将6-3-1战术贯彻的淋漓尽致,最终也只是因为运气不佳,输了对手一球。

不过伊朗的表现已经赢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在比赛中都踢得张弛有度,身体素质出众的同时,前场也有不少有速度,有技术的进攻球员。他们虽然未能在世界杯上进入淘汰赛,不过能够拿到4分,甚至险些将欧洲冠军葡萄牙拉下马,他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伊朗主帅奎罗斯在赛后表示:“这场比赛非常激烈,我们对阵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球队之一,我为球队的表现感到骄傲。”

提到伊朗队,不得不提的是主教练葡萄牙人奎罗斯。从2011年接手伊朗来以来,奎罗斯不仅带队打出了优异成绩,还完成了球队的更新换代。伊朗队的今天可以说是奎罗斯一手造就。击败北非劲旅、惜败世界冠军、战平欧洲新王,主帅奎罗斯7年的细心调教,让这支球队拥有了自己的风格。

虽然最终没能晋级淘汰赛,但奎罗斯的球队创造了伊朗在历届世界杯小组赛中的最高积分,终结了亚洲球队16场不胜的尴尬。伊朗,依旧代表着亚洲足球最高水平。

禾田飞歌:混迹于媒体圈的码字工。微信公众号:禾田飞歌(ID:ahetian2017) 

发布于 2022-12-05 00:12:13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41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