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管理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基金重大事件包括)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基金管理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基金重大事件包括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公司大事记

2013年

2013.11 第十八只基金华泰柏瑞季季红债券型证券投资基成立

2013.09 第十七只基金华泰柏瑞丰盛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3.08 第十六只基金华泰柏瑞指数增强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3.01 沪深300ETF荣获2012香港亚洲资产管理杂志评出的“中国最佳新ETF奖”

2012年

2012.04 上证红利ETF第3次蝉联《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九届“金基金-指数基金奖(1年期)

2012.05 第十三只基金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2.05 第十四只基金华泰柏瑞沪深30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联接基金基金成立

2012.09 华泰柏瑞获得首批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人资格

2012.12 第十五只基金华泰柏瑞稳健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2.12 2012年上海市政府举办的上海金融创新奖评选中,“华泰柏瑞沪深300ETF”项目荣获“2012年度上海金融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2011年

2011.01 第十只基金上证中小盘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1.03 在《证券时报》举办的中国基金业明星奖评选中华泰柏瑞价值增长股票型基金荣获“2010年度股票型明星基金奖”

2011.04 上证红利ETF蝉联《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八届“金基金-指数基金奖(1年期)”

2011.10 华泰柏瑞价值增长股票基金获“海通证券股票型基金五星评级(三年)”

2011.10 华泰柏瑞价值增长股票基金获“招商证券股票型基金五星评级(三年)”

2010年

2010.04 公司更名为华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010.05 华泰柏瑞红利ETF喜获《中国证券报》主办第7届中国基金业2009年度开放式指数型金牛基金奖。

2010.06 华泰柏瑞红利ETF斩获《上海证券报》主办的第7届中国“金基金.指数基金奖(1年期)”。

2010.06 第八只基金华泰柏瑞量化先行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10.08 华泰柏瑞网站喜获《证券时报》“第11届金融IT创新暨优秀财经网站评选” 最佳网上投资顾问奖。

2010.12 第九只基金华泰柏瑞亚洲领导企业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9年

2009.01 公司喜迁自购新办公大楼。

2009.05 第六只基金友邦华泰货币市场基金成立。

2009.08 第七只基金友邦华泰行业领先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9.10 公司首只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获批。

2009.12 红杉1号、2号专户理财一对多产品成立。

2008年

2008.03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成立。

2008.05 经证监会核准,公司获得专户理财业务资格。

2008.07 友邦华泰价值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8.07 经证监会核准,公司获得QDII业务资格。

2007年

2007.05 第四只基金友邦华泰积极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7.12 友邦华泰中短期债券投资基金转型为友邦华泰金字塔稳本增利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

2006年

2006.04 第二只基金友邦华泰中短期债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6.08 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成立。

2006.09 股东增资.经证监会核准,公司注册资金从原来的1亿元增资到2亿元,本次为股东同比例增资。

2006.11 第三只基金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成立。

2005年

2005.04 首只基金友邦华泰盛世中国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成立。

2005.09 股权变更。经证监会批准,外方股东AIGGIC和华泰证券所持股权同比例从33%增加至49%,公司股东及出资比例变更为:AIGGIC49%、华泰证券49%、苏州高新2%,公司注册资本保持不变。

2004年

2004.11 经证监会批准,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公司由AIG GLOBAL INVESTMENT CORP.(AIGGIC)与华泰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新区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注册资金1亿元。

(当年的)"基金黑幕"是怎么回事?

基金有没有操纵股价?有没有在高位给庄家接货?其实这很简单,查一查成交纪录不就清楚了?看看哪只股票在庄家炒高后被基金买进了,大家也就心知肚明了,不用再争论了。如果基金经理人用的是自己的钱,那谁也管不着,他在多高接货都可以,但他用的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钱,那可就要管一管了。当然,要说管,老百姓是没有办法管的,只有靠管理层来管了。

2000年10月初,《财经》的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基金黑幕——关于基金行为的研究报告解析》的文章,这篇文章引发一场基金行业的短兵相接的战争,也让中国的证券市场上吵得沸沸扬扬,舆论大哗。

10月16日,国内的10家基金公司在几家证券报上发表严正声明,说《基金黑幕》颇多不实之辞。10月19日,《财经》杂志也同样发表了严正声明,称自己的报道有正当来源和可靠依据。

《财经》的依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监察部赵瑜纲的报告。报告分析了1999年8月9日至2000年4月28日期间国内10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22家证券投资基金在上海证券市场上大宗股票交易(成交量在1万股以上,含1万股)的记录,得出的结论是“证券基金有大量违规操作、违法操作”。

一、《基金黑幕》认为“基金稳定市场”这一理论还只是一个美丽的假设,有时情况并不是如此。

当初成立基金的初衷就是认为随着市场的扩容,资金供给不足,但老百姓手中有钱,只能存入银行,成立基金就是要用专家为他们理财,让他们通过购买基金来投资证券市场,来实现一定的利润。所以说,基金是代客投资理财的工具。另一点就是现有的证券市场散户追涨杀跌,齐涨齐跌,股价波动幅度大,而基金由专家理财,理性投资,在证券市场上可起到稳定的作用。

二、《基金黑幕》认为,基金在证券交易中违规对倒,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欺骗广大投资者和基金购买人。

一种商品要卖出去,必须要有人来买,但在没有人来买的时候,即使卖家疯狂大甩卖,也未必有人来买,此时,便只有“对倒”,自己买卖自己的股票,制造虚假的成交量欺骗人。因为股市中的一句格言:“只有成交量不会骗人。”意即操纵股价容易,成交量却不会骗人,但现在有人对倒起来,自卖自买,成交量就上去了,这就使广大散户很难识别真假,被人所操纵了。

《基金黑幕》第一次研究发现,同一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多家基金进行同一只股票的同时增仓、减仓或有增有减所涉及的股票有76只,自身对倒的7只,基金间双向倒仓的11只。第二次研究又发现,基金共同减仓、增仓或有增有减涉及的股票增加至140只。大部分基金都有过“对倒”行为。

《基金黑幕》认为,基金除了对倒外,还有更为严重的倒仓行为,倒仓,就是甲、乙双方通过事先约定的价格、数量和时间,在市场上进行交易的行为。一家基金公司管理的两家基金相互倒仓,无疑既解决了先上市的基金的流动问题,又不影响甚至可以提高净值。

《基金黑幕》认为,基金的独立性很差,基金的老板们如果只为大股东和发起人利益着想,那么就会损害广大购买了基金的投资者的利益。基金是以证券公司为母体的,基金的负责人主要来自券商的高层,那么基金的负责人就会与券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会对广大的基金购买人负责吗?利用关联交易或是内部人交易,为券商负责,损害广大散户的利益。这都是可能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情。

博时基金:首家被立案调查的基金

2002年3月24日晚,中国证监会宣布,依据《证券法》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决定对博时基金管理公司使用不正当交易手段进行股票买卖是否构成证券欺诈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广发基金在历史上发生过什么事件啊?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希望自己的股票里最好不要有广发的影子?我新人

实战报道。2010年7月7日

中联重科 三重利好 H股上市,10送15高送转,中期利润50%-100%

股价当天被游资,散户们死死封住涨停 当时价位18.84元

广发聚丰基金持有中联重科3200万股,成本在25元左右。但广发经理当天套现RMB 8亿元。

事后中联重科1个星期走出20%的惊人涨幅并公告大股东国资委大笔增持。现股价23元以上

而且大盘一路向上。广发严重踏空!并赔钱赚吆喝。让基民们大为尴尬。

以上均有据可查。此案例可说明其基金经理的眼光,操盘。并不以广大基民的利益为重。

什么是上电转债门事件?

2007年8月14日,上电转债平静地完成了最后一天的交易。自8月14日起,上电转债停止交易和转股,未转股的转债将全部被冻结,上市公司将按照102.76元每份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的上电转债。

当天,上电转债最终以225.04元收盘,即使不转股,与2006年12月100元/张的申购价相比,申购者获得了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

诡异的是,临门一脚,却有三家持有上电转债的基金公司却摆起了乌龙阵。

最终结果显示,该三家基金公司没有在最后交易日卖出或实施转股,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被上市公司行使赎回权,致使基金资产受损合计为2200万元。

9月5日,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就此事向各基金公司、托管银行正式发文,表示此次事件“反映出来的问题值得重视和深思”。

自摆乌龙

“我们的工作是充分的,在7月13日至8月13日的一个月时间内,我们发布了八次‘上电转债’赎回事宜的公告”上海电力(爱股,行情,资讯)(600021,SH)证券事务部人士说道,出现转债未卖出或未转股的情况,责任完全在相关基金公司一方。

中银国际可转债研究员杜远芳告诉记者,可转债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品种。“如果市场行情不好,投资者可持有债券,虽然利率不高,但不会遭受债券面值的大幅下跌;如果行情好,公司的股价上涨,投资者可以转换成股票在二级市场获取收益,还可以在二级市场上出售债券。”

受益于行情的火爆,2006年12月18日上市的上电转债给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截至2007年8月14日,上电转债的收盘价为225.04元,与2006年12月100元/张的申购价相比,申购者获得了120%以上的无风险收益。

“更多的投资者则会选择转股。”杜远芳说道。根据公司约定,上电转债的转股价为4.43元/股,而8月14日的上海电力收盘价为10.12元/股。一买一卖之间,转股的收益也在120%之上。

而错过这个最后时点,转债就要被上市公司赎回。根据相关规定,公司将按照102.76元/张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的上电转债。102元和225元之间,实在是一个不小的距离。

根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上海分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7年8月14日,已有972876942.64元“上电转债”转换为公司A股股票,累计转股219611048股,占“上电转债”开始转股前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14.05%。

而上电转债赎回的数量为271190张,本金为27119000元,仅占“上电转债”发行总额10亿元的2.71%。

遗憾的是,在这仅有2.71%的赎回份额中,三家基金管理公司旗下的五只基金赫然在目,其基金资产受损合计高达2200万元。

管理层关注

“上电转债门”事件一出,投资界四座惊愕。

9月5日,证监会基金管理部向各基金公司和托管银行发出《关于部分基金管理公司未按期操作上电转债事件的通报》。

《通报》指出,此次事件是近年来管理人未能勤勉尽责、操作不当而发生的较大案例之一,反映出相关投资管理人责任心和风险控制意识薄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够合格,同时,事件过程中部分托管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无法满足基金托管业务的要求。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基金经理表示,转债作为专业性很强的投资标的,偶尔会出现投资机构或上市公司触犯相关条款的事件。但从以往的情况来看,多源自投资人员不够专业,而这次以专业著称的基金公司犯如此低级失误,令人始料未及。

某大型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告诉记者,基金公司的投资风险控制一般要经历三个关口,“相关行业研究员要盯住公司,随时向基金经理提醒相关动态,交易室人员要对近期的交易状况作出提醒,而基金经理则要随时跟踪旗下的投资标的。”

另外,公司还设有专门的风险控制人员,也要对投资品种作出监控。

而这次的转债事件,暴露了相关公司的内控形同虚设。

一位接近管理层的人士表示,除了相关人员的责任心,基金规模的快速膨胀,使得基金行业面临人才瓶颈是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某些公司的研究员一人要负责多个行业,体力脑力都会透支。”他指出,在制度建设层面,某些基金公司的风控流程设计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风险并不单单出现在基金公司内部。

上电转债事件发生后,托管银行的常规监管也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在通报中,证监会要求各银行随着托管业务的加大,“应加大系统投入,及时补充懂业务、有责任心的业务人员,原则上每位核算人员操作的基金不能超过4支。”

“虽然三家公司出现了上电转债的操作失误,但我们并没有出现风险控制的系统性风险”,管理层人士强调,管理层很快就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了妥善处理,没有给基金持有者带来实质的损失。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这一事件的发生原委、其中细节还将在未来的基金报表中得以揭示。

基金公司买单

上电转债事件发生后,三家基金公司承担了相关损失,未对当天基金的净值计算以及申购赎回造成影响。

根据通报,3家基金公司已使用风险准备金弥补基金财产全部损失,针对潜在漏洞进行了积极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根据2006年8月14日颁布的《关于基金管理公司提取风险准备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基金资产净值的1%可以不再提取。

而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对风险准备金全额赔付这一说法表示怀疑。某基金公司督察长认为,从2006年度开始提取的风险准备金不足以弥补这一损失,“赔付的大多是公司的自有资本金

关于基金管理公司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基金重大事件包括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布于 2022-08-28 21:08:05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45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