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赫基金(科赫基金会)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博赫基金,以及科赫基金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哥本哈根大学的杰出人物

丹麦人口仅500多万,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美国的百分之二、中国的千分之五,而她在各领域或培养或吸引的杰出人物却是灿若繁星,这其中哥本哈根大学厥功至伟:

第谷·布拉赫,天文学家,开普勒导师;

瓦尔明,植物学家,现代生态学的奠基者;

奥勒·罗默,天文学家,最早的光速测定者;

克达尔,丹麦分析化学家,提出凯氏定氮法;

克努曾,海洋学家,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主席;

卡斯帕尔·韦塞尔,数学家,发现复数的几何意义;

本·罗伊·莫特森,核物理学家,1975年获诺贝尔奖;

秦仁昌,植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尼古拉斯·斯坦诺,地质学与地层学之父,解剖学家;

本特·斯特龙根,天文学家,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

延斯·克里斯蒂安·斯科,化学家,1997年获诺贝尔奖;

拉斯姆森·巴托林,地质学家兼医师,发现光的双折射;

冼鼎昌,理论物理学家及同步辐射应用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瑟伦·索伦森 (Søren Sørensen),化学家,1909年在嘉士伯实验室提出pH;

杨福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诺丁汉大学校监、复旦大学校长;

乌夫·哈格若夫 (Uffe Valentin Haagerup),数学家,前 Acta Mathematica 主编;

巴克 (Per Bak),理论物理学家,与汤超等人利用沙堆模型阐述自组织临界理论;

希尔德‧李维 (Hilde Levi),物理学家,率先应用放射性碳定年法和放射自显影术;

英奇·雷曼,地震学家,发现地球地核内核,1971年获美国地学最高奖威廉·鲍威奖;

博赫纳,奥匈帝国-美国数学家,提出博赫纳定理、波赫纳一辛钦定理,程民德导师;

阿格·玻尔,核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主任,1975年获诺贝尔奖;

乔治·伽莫夫,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生物学家,与乔治·勒梅特一起最早提出“大爆炸”理论;

乔治·德海韦西,化学家,1922年发现铪(其拉丁文意即“哥本哈根”),1943年获诺贝尔奖;

彼得·卢德维格·梅德尔·西罗 (Peter Ludwig Mejdell Sylow),数学家,提出并证明了西罗定理;

仁科芳雄,核物理学家,日本原子物理学之父,著名“日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谱系”的源头 ;

托马斯·芬克 (Thomas Fincke),数学家,首创三角函数中的secant(正割)及tangent(正切);

奥斯卡·克莱因 (Oskar Benjamin Klein),物理学家,提出卡鲁扎-克莱因理论、克莱因-戈尔登方程;

伊戈尔·诺维科夫 (Igor Dmitriyevich Novikov),天体物理学家和宇宙学家,提出诺维科夫自洽性原则;

威海姆·约翰逊 (Wilhelm Johannsen),遗传学家、植物学家,“基因”、“基因型”和“表现型”等概念提出者;

I.马德森 (Ib Madsen),数学家,原 Acta Mathematica 主编,1992年获洪堡奖,2011年获奥斯特洛斯基奖;

约翰·艾弗里 (John Scales Avery),量子化学家,其所在的帕格沃什科学和世界事务会议于1995年获诺贝尔奖;

霍尔格·贝克·尼尔森 (Holger Bech Nielsen),物理学家,他与李奥纳特·苏士侃、南部阳一郎一起,被视为超弦理论的三位先驱;

卡尔·冯·魏茨泽克 (Carl Friedrich Freiherr von Weizsäcker),物理学家、哲学家,里夏德·冯·魏茨泽克之兄,1957年获普朗克奖章;

克里斯托弗·汉斯廷 (Christopher Hansteen),挪威地球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奥斯特学生,最早绘制地球磁场地图,曾收养阿贝尔;

拉斯·哈尔斯格 (Lars Hesselholt),数学家,美国数学学会会士,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 (JAMS) 编委会成员;

汉斯·谢尔勒鲁普 (Hans Carl Frederik Christian February Schjellerup ),天文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天文台台长,曾为大北电报公司起草中文电码;

哈那德·玻尔,数学家、足球运动员,主要研究数学分析,和奥托·诺伊格鲍尔、理查·科朗特一起创办全球最大数学数据库 zbMATH (Zentralblatt MATH),1908年获奥运银牌;

汉斯·克里斯钦·奥斯特,物理学家、化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安徒生的忘年交,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首先分离出铝、首先详细阐述“思想实验”,1829年创立丹麦技术大学;

约翰·惠勒,物理学家,1942年与玻尔共同阐述核裂变机制,参与曼哈顿计划,提出“黑洞”、“虫洞”等概念,他也是提出多世界诠释的休·艾弗雷特三世和著名物理学家费曼的导师,1997年获沃尔夫奖;

朱利叶斯·佩特森,数学家,研究领域涉及代数、分析学、密码学、几何学、力学、数理经济学和数论,以其在图论上的贡献而闻名于世,提出佩特森图(彼得森图),在丹麦被誉为“科学界的安徒生”;

尼尔斯·玻尔,物理学家,他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吸引了沃纳·海森堡、马克斯·玻恩、沃尔夫冈·泡利、保罗·狄拉克、朗道、莉泽·迈特纳、约尔当、亨德里克·克喇莫斯、吉安·卡罗·威克、弗拉基米尔·福克 (Vladimir Fock, 前苏联)、罗森菲尔德 (Léon Rosenfeld, 比利时)、普拉契克(George Placzek, 捷克)、莫勒 (Christian Møller, 丹麦)、威尔逊 (Alan Herries Wilson, 英国) 等人,1922年获诺贝尔奖; 陆再英,心血管内科专家;

革兰,医师及细菌学家,发明革兰氏染色;

尼尔斯·杰尼,免疫学家,1984年获诺贝尔奖;

约翰尼斯·菲比格,病理学家,1926年获诺贝尔奖;

尼尔斯·吕贝里·芬森,医师与科学家,1903年获诺贝尔奖;

亨利克·达姆,生物化学家、生理学家,1943年获诺贝尔奖;

奥古斯特·克罗,药学家,诺和诺德创始人,1920年获诺贝尔奖;

阿尔伯特·杰德 (Albert Gjedde),神经科学家和药理学家,欧洲科学院院士;

彼得·帕纳 (Peter Ludvig Panum),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最早发现细菌内毒素;

冯·马格纳斯 (Preben von Magnus),病毒学家,冯·马格纳斯现象以其名字命名;

海塞 (Lasse Hessel),医生兼发明家,发明女用避孕套,2000年获英国女王企业奖;

保罗·阿斯楚普 (Poul Bjørndahl Astrup),临床化学家,发明血气分析仪,提出碱剩余;

科里斯坦·汉森 (Christian D.A. Hansen),药学家,全球最大益生菌供应商科汉森创始人;

比约恩·易卜生 (Bjørn Aage Ibsen),麻醉学家,创立重症医学,建立世界上首个ICU病房;

卡尔·兰格 (Carl Lange),医师、生理学家及精神病学家,与威廉·詹姆斯共同提出情绪理论;

沃雷·沃尔姆 (Ole Worm),医生及古物研究家,Wormian bones(颅骨缝间骨)以其名字命名;

克里斯蒂安·玻尔 (Christian Bohr),生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和哈那德·玻尔之父,发现波尔效应;

舒曼 (Holger Werfel Scheuermann),医生,Scheuermann's disease (青年性驼背)以其名字命名;

埃里克·雅各布森 (Erik Jacobsen),药学家,和 Jens Hald、Keneth Ferguson 等人发现双硫仑样反应;

保罗·克亚尔 (Poul Kjer),眼科学家,Kjer's optic neuropathy(常染色体显性视神经萎缩)以其名字命名;

小卡斯珀·巴托林 (Caspar Bartholin the Younger),解剖学家,托马斯·巴托林之子,巴氏腺以其名字命名;

老卡斯珀·巴托林,解剖学家、医学家和神学家,最早描述了嗅神经的机理,其著作《人体解剖学》长期以来是解剖学的通用教科书;

托马斯·巴托林,解剖学家、内科医生,率先发现人体淋巴系统,率先提出冷冻麻醉的科学理论,率先记载人体自燃现象,率先描述13三体综合征; 何莫邪,汉语言学家;

藤枝晃,日本敦煌学学者;

勃兰兑斯,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

丹·扎哈维 (Dan Zahavi),现象学家;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家暨诗人;

拉斯克,语言学家,比较语言学奠基人;

亨利克·诺德布兰德,诗人、小说家、散文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作家,1944年获诺贝尔奖;

卡尔·耶勒鲁普,诗人兼小说家,1917年获诺贝尔奖;

裴特生 (Holger Pedersen),语言学家、历史语言学学者;

叶斯柏森,语言学家,英语语法权威,国际语音协会创始人之一;

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诗人、剧作家,被誉为“北欧诗歌之王”;

李来福 (Leif Littrup),历史学家,研究史学史、中国历史和比较史学;

赫杰特·拉什穆森 (Hjalte Rasmussen),法学家,推动欧共体司法改革;

易家乐 (Søren Egerod),方言学家,师从汉语言学泰斗高本汉和赵元任;

阿尔夫·罗斯 (Alf Niels Christian Ross),法学家,斯堪的纳维亚法学派代表人物;

柏思德 (Kjeld Erik Brodsgaard),中国学专家,哥本哈根商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主任;

约翰·尼古拉·马兹维 (Johan Nicolai Madvig),古典学学者,嘉士伯基金会首任主席;

格伦特维(葛龙维) (N.F.S. Grundtvig),思想家和教育家,“丹麦的孔子” ,对丹麦社会影响深远 ;

霍尔堡(路维·郝尔拜),作家、散文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剧作家,霍尔堡国际纪念奖(郝尔拜奖)以其名字命名;

尼尔斯·泰格森 (Niels Christoffer Thygesen),经济学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发展与评审委员会主席,欧元主要设计者之一;

陶木生 (Vilhelm Ludwig Peter Thomsen),语言学家、突厥学学者,叶斯柏森导师,土耳其国家图书馆所在的大街以他的名字命名;

约翰·卢兹维·海贝尔 (Johan Ludvig Heiberg),古典学及数学史学者,发现失落的“阿基米德羊皮书”,与希思 (Thomas Little Heath) 译注《几何原本》;

尼尔斯·莱切 (Niels Peter Lemche),宗教学学者,与Thomas L. Thompson等人倡导圣经极简主义 (Biblical Minimalism),逐渐形成神学界的哥本哈根学派;

奥利·维夫,国际关系学者,他和巴里布赞、莫顿·凯尔斯特拉普 ( Morten Kelstrup ) 等人创立的哥本哈根学派是建构主义国际关系安全研究领域重要的学派之一 ;

叶尔姆斯列夫,语言学家,他与布龙达尔、尤尔达尔 (H. J. Uldall) 一起,创建了结构语言学三大学派之一的哥本哈根学派,韩礼德、哈里斯、乔姆斯基等人亦受其影响;

索伦·克尔凯郭尔,哲学家、作家、诗人,存在主义哲学和人本心理学先驱,让-保罗·萨特、卡尔·罗杰斯、卡夫卡、易卜生、威斯坦·休·奥登、鲁迅、伍迪·艾伦等人深受其影响; 韩征和,国内高温超导应用领域领军人;

彼得·诺尔,计算机科学家,2005年获图灵奖;

查尔斯·西蒙尼,软件开发专家,1966年获邀前往哥本哈根大学;

尼尔斯·莫林 (Niels Morling),法医,国际法医遗传学会 (ISFG) 主席;

艾拉普 (Ove Arup),英籍丹麦裔结构工程师,跨国公司奥雅纳创始人;

拉希 (Georg Rasch),心理统计学家,提出Rasch模型为IRT理论奠基;

彼得·达尔高 (Peter Dalgaard),生物统计学家,R语言核心开发小组成员;

尼尔·琼斯 (Neil D. Jones),计算机科学家,ACM Fellow,欧洲科学院院士;

阿恩·阿斯楚普 (Arne Astrup),肥胖研究专家,World Obesity Federation主席 ;

米克尔·图路普 (Mikkel Thorup),计算机科学家,Journal of the ACM (JACM) 编委;

佩尔·平斯特拉普-安德逊 (Per Pinstrup-Andersen),食品经济学家,2001年获世界粮食奖;

尤金·波尔齐克 (Eugene Polzik),实验物理学家,与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共同研发量子计算机;

梭伦.约翰逊 (Søren Johansen),计量经济学家,其学术思想与克莱夫·格兰杰互相交流和影响;

彼得·霍伊 (Peter Høj),生物化学工程师,昆士兰大学校长,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CEO,CSIRO委员;

斯蒂恩·拉斯穆森 (Steen Rasmussen),人工生命和复杂系统科学家,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圣菲研究所研究教授;

皮亚特·海恩 (Piet Hein),发明家、数学家、设计师,发明六贯棋、索玛立方块等多种游戏,擅长用超椭圆曲线进行设计工作;

科琳娜·科茨 (Corinna Cortes),计算机科学家,谷歌纽约负责人,提出支持向量机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的通用算法;

马德斯·托夫特 (Mads Tofte),计算机科学家,哥本哈根信息技术大学校长,与导师罗宾·米尔纳提出SML (Standard Meta-language);

安德斯·克罗格 (Anders Krogh),生物信息学家,率先将隐马尔可夫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引入生物信息学领域,《生物序列分析》作者之一;

托瓦尔·蒂勒 (Thorvald Nicolai Thiele),数学家、精算师和天文学家,在统计学、插值、三体问题等多个方面均颇有建树,首先将定量化引入金融数学,首先用数学方法描述布朗运动; 格莱·贝,演员、歌手;

裴德盛,丹麦驻华大使;

本杰明·克里斯滕森,早期惊悚片大师;

康妮·赫泽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主席;

波尔·尼鲁普·拉斯穆森,欧洲社会党主席;

赫勒·托宁·施密特,丹麦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莫根斯·吕克托夫特,联合国大会第70届会议主席;

佩尔·柯克比 (Per Kirkeby),画家、雕塑家、诗人;

保罗·施吕特,政治家,1994年任欧洲议会副议长;

贝蒂·俄林,政治家和经济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哈夫丹·马勒 (Halfdan T. Mahler),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

摩丹·弗罗斯特,羽毛球运动员、教练,羽坛老“四大天王”之一;

维格迪丝·芬博阿多蒂尔,世界上第一位民选产生的女性国家元首;

斯汀·宝仕 (Stine Bosse),北欧联合银行董事,Tryg保险公司CEO;

杨焕明,华大基因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史蒂夫·斯库利 (Steve Scully),美国C-SPAN监制,白宫记者协会会长;

艾斯吉尔德·埃布森,赛艇运动员,获3枚奥运金牌和6枚世界锦标赛金牌;

玛格丽特二世,丹麦历史上第二位女王,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远房表妹;

保罗·哈特林,政治家,其领导的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1981年获诺贝尔奖;

克劳斯·迈尔 (Claus Meyer),企业家、厨艺大师和社会活动家,“全球最佳餐厅”Noma联合创始人;

麦德斯·欧丽森 (Mads Øvlisen),诺和诺德CEO、诺维信董事长、乐高集团董事,联合国全球盟约企业家代表;

简·雷学利 (Jan Leschly),马士基集团、美国运通公司董事,职业网球运动员(1967年世界前十),国际网球名人堂主席;

拉斯·米科尔森,著名演员麦德斯·米科尔森之兄,参演国际知名的《谋杀第一季》、《权利的堡垒》,客串《神探夏洛克》、《纸牌屋》等剧; 除上述已提及的诺贝尔奖得主外,其他曾在哥本哈根大学进行教学或研究工作的得主有:

施里弗,物理学家,1972年获诺贝尔奖;

威尔金森,化学家,1973年获诺贝尔奖;

温伯格,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汉斯·贝特,物理学家,1967年获诺贝尔奖;

保罗·伯格,生物学家,1980年获诺贝尔奖;

沃尔特·科恩,化学家,1998年获诺贝尔奖;

格拉肖,理论物理学家,1979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沃森,生物学家,1953年获诺贝尔奖;

安德烈·海姆,物理学家,2010年获诺贝尔奖;

詹姆斯·弗兰克,物理学家,1925年获诺贝尔奖;

爱德华·路易斯,遗传学家,1995年获诺贝尔奖;

莱纳斯·卡尔·鲍林,化学家,1954年获诺贝尔奖;

内维尔·弗朗西斯·莫特,物理学家,1977年获诺贝尔奖;

马克斯·德尔布吕克,生物物理学家,1969年获诺贝尔奖;

弗里茨·阿尔贝特·李普曼,生物化学家,1962年获诺贝尔奖;

哈罗德·克莱顿·尤里,宇宙化学家、物理学家,1934年获诺贝尔奖;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物理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1983年获诺贝尔奖;

。。。。。。。。。。。。

哥本哈根大学孕育了世界著名童话大师安徒生,存在主义哲学先驱克尔凯郭尔;她培养了第一个发现超新星的人和第一个测定光速的天文学家;这里有电磁理论的先驱,也有量子理论的创始人;她科学地阐述了人脑的结构和肌肉的肌理,寻找到了地球和生命最久远的证据。

百家姓之白的来源

姓氏源流

白(Bái)姓源出有六:

1、出自芈姓,颛顼帝的裔孙白公胜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尚龙录》等资料所载,颛顼帝的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为妻,生下六个儿子,其中第六个儿子叫季连,赐姓芈。季连的后裔熊绎在荆山一带建诸侯国,定都丹阳。公元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689年迁都郢,改国号楚。楚平王时,太子建因做晋军袭郑国的内应而被杀,太子建的儿子熊胜便逃到吴,投奔伍子胥。楚平工的孙子惠王即位后,楚令子西把熊胜招回国,任巢大夫,封在白邑(今河南省息县包信东南),称为白公胜。可晋国伐郑,子西出兵救郑,白公胜因子西言而无信,发动政变,杀死子西,囚禁惠王,并着手改革朝政以争取民心,但以失败告终。他自杀后,其子孙便以祖辈封邑名为氏,称白氏,是为河南白姓;也有以“白公”、“白侯”为氏的。

2、出自姬姓。周太王5世孙虞仲的后人百里奚,生子孟明视。他有二子,一曰西乞术,一曰白乙丙。据《元和姓纂》、《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资料所载,春秋时白乙丙官拜秦国大夫,其后人以名讳字为氏,就是秦国的白氏,是为陕西白姓。

3、据《姓氏寻源》及《元命苞》所载,远古时期,我国北部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有一个大臣叫白阜,精通水脉,为疏通水道做出了贡献。其子孙便以“白”为姓,称白氏。

4、以地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唐置白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一带),国人以地为氏,称为白姓。

5、皇帝赐姓。如元时西域纥城人察罕,明时元人北斗努、阿都拉、伯嘉律等人被赐姓白;又元代回回世家伯笃那丁,“其子察汗,赐姓白氏”。

6、他族改姓或又改他姓:

① 如回族白姓,由易卜拉欣之后裔,分别取其祖辈名字中的每一个字立姓而来。因易卜拉欣,亦译伊白来金或伊白拉金,故后裔多以伊、白、拉、金冠姓。

② 据《台北县氏族略》所载,唐代突厥人白元光系改姓而来。

③ 犹太人留居河南开封之后裔中有白姓。

④ 裕固族斯娜氏、阿克达塔尔氏、巴依亚提氏,鄂伦春白依尔氏,土族白彦氏,汉姓为白。

⑤ 台湾土著、佤、东乡、苗等族均有白姓。

得姓始祖:白乙丙。名丙,字白乙,孟明视子,一说为蹇叔子,春秋时秦国著名将领,前六二七年,在孟明视率领下,白乙丙与兄西乞术将兵袭郑,灭滑,归途过崤山,遭晋军伏击,被歼,三将均被俘。后释放回国,白乙丙等知耻而 后勇,三年后,又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白乙丙后积攻升为大夫,其后人以此为荣,遂有以其名讳为氏者,称白姓,并尊白乙丙为白姓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白姓最早发源于陕西、河南一带。战国时期,河南白姓(白公胜一支)迁入陕西等地。据载,白公胜之子首先徙居秦国,在今陕西发展繁衍。秦时,始皇一统天下,封白起之子白仲于山西太原,其子孙遂世居太原。魏晋南北朝之际,白仲之后形成太原郡望,进而或迁陕西韩城、渭南;或迁湖北襄阳;或迁河南洛阳,皆在当地发展旺盛。隋代以后,白姓有更多新鲜血液注入(如“寻根溯源”所注),使得白姓家族更趋繁茂庞大。唐时白仲后裔白温,迁华州下邽(今陕西省渭南东北);白鍠居郑州(今属河南省);白锽之孙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晚年居洛阳(今属河南省)香山,为白姓迁洛始祖,其后代分衍河南各地,蔚为壮观。五代时,白姓迁于古时南阳,后繁衍旺盛,形成当地望族,且以“南阳”为郡望堂号。宋元时期,有白姓族人为避金人及蒙古军队南下,纷纷徙迁南方。但总体看来,白姓仍以北方为主居地。明朝,白姓作为山西大槐树移民姓氏之一,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从清初开始,闽、粤白姓有陆续入居台湾,进而移于海外者。今日白姓以四川、山西、陕西、河南等省为多,这四省白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白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白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二九。

■历史名人

白丹:字圭,河南洛阳人,战国时水利家、经济思想家。其主张减轻税敛、“乐观时变”、“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白起:陕西眉县人,战国时秦国大将,被封武安君。善用兵,屡战屡胜,长平一役,坑杀赵军四十多万,后遭妒自杀。

白建:南北朝时北齐人,历官进侍中、中书令等,并赐田韩城。

白鍠:白居易之祖父。自幼好学,善于文章,尤工五言诗,有集十卷,十七岁明经及第,官

至河南府巩县令。

白朴: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所作杂剧今知有16种,现存《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3种,都是描写爱情的作品,其中前2种最有名。

白英:明代杰出的水利专家,曾为当时礼部尚书疏通河道出谋献策,特别为大运河畅通做出了贡献。

白朗:河南省宝丰人,清代宝丰农民起义领袖,反清反袁,打击残害中国人民的传教士。后在虎狼爬岭战斗中受伤牺牲。

白瑜娑:宁夏灵武人,隋末农奴起义首领。其出身奴隶,一呼四方皆应,聚众数万人,给隋政权以沉重打击。

白居易:唐代杰出的诗人,贞元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现实主义和朴素文风。所著《与元九书》诗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文献。诗文朴实无华,广为流传。

白行简:白居易弟,当时有名文学家。他长于辞赋,但未有流传下来,现存传奇小说《李娃传》是他的代表作。《三梦记》近于杂录。

白敏中:下邽人,白居易从弟,唐代大臣。进士出身,历仕武宗,懿宗二朝,两度为相,政绩卓著。

白玉蟾:闽清(今属福建省)人,宋代名士,诏封紫清真人。博览群书,善书,工画,著有《海琼集》等。

白景亮:元朝南阳人,知明法律,善于书算,官至衢州路总管。

白毓昆:江苏省通州(今南通)人,早年创刊《地学杂志》。武昌起义爆发后,宣传革命,策动滦州新军起义,参与组织“北方革命协会”。后任北方革命军政府参谋长,因兵败被捕牺牲。

白崇禧:广西桂林人,国民党桂系首脑。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均担任国民党军队重要职务。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长江,白崇禧所统率的军队主力在鄂、湘、桂地区被歼灭。同年底,从南宁逃往台湾省,任蒋介石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1966年12月2日病死于台北。

■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战国秦庄襄王四年置郡。秦时相当于今山西五台山和管涔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南阳郡:战国秦昭王35年始置郡。汉时相当今河南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

2、堂号

治生堂:源自战国时白圭乐观时变。他曾经说:“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吾治生犹伊、吕之治国,孙吴之用兵。”所有天下论治生的,推白圭做祖师。

香山堂:出自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别号“香山居士”。

此外,白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南阳堂”等。

五、宗族特征

1、“白”有纯洁之义,亦象征品德之高洁,白姓族人莫不以此严于律己,以家规家训克己昌明,世代流芳。

2、白姓名人古以有之,文坛多俊秀,“居易倡文合时事,长庆集中载功德”为其写照。

3、白姓虽历经迁徙,但仍为一典型北方姓氏。

4、白姓字行辈份亦文采飞扬,字字珠玑。如白方坚所撰《白氏家谱》中河北沧州白姓一支字行为:“玉寿克显,云亭松平,品宏茂令。”

梵高绘画的价值是如何被发现的?

梵高死了之后,他所有的画被他弟媳继承。梵高的弟媳乔安娜在他死了之后的十年为梵高办了7次画展,前六次观众淡漠,到第七次才引起了轰动,从此各国的艺术馆就为梵高敞开了。从27岁开始画画,到37岁自杀,这10年时间梵高画了500多幅油画,全由乔安娜掌握,就当时的市场估价,都已经富可敌国!乔安娜死后,这些画都在她儿子小文森特手里(梵高弟弟的儿子,他弟弟给儿子取了一个跟梵高一样的名字),最后荷兰政府出面,以六百万美金的超低价格向小文森特整批买下这些油画与素描,条件是成立“梵高基金会”,由梵高家人主控,同时在阿姆斯特丹盖一座“国立梵高美术馆”。小文森特因贫穷苦难的伯父而成荷兰首富,梵高的一世辛劳在他死后也总算有了回报!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别名“梵高”或"梵谷",荷兰后印象派画家。出生于新教牧师家庭,是后印象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

他早期受荷兰画家马蒂斯·玛丽斯的影响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搬往巴黎与作为画商的弟弟同住,接触了当时震动了整个巴黎美术界的画家们,画风渐渐被印象派的画家影响,后来经过在野外的长期写生,色调渐渐由灰暗色系变为明亮色系。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星夜》、《向日葵》与《麦田乌鸦》等,已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文森特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纳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美术馆,以及奥特洛的国立克罗-米勒美术馆。

博赫基金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科赫基金会、博赫基金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布于 2022-08-28 22:08:51
收藏
分享
海报
0 条评论
136
目录

    0 条评论

    请文明发言哦~

    忘记密码?

    图形验证码